[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空气导流功能的空气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1759.8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8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盛宝祥;王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联宏电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4 | 分类号: | F02M3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空气 导流 功能 空气滤清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空气导流功能的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排量的汽车越来越多,发动机燃烧所需的空气量也随之增加,环保部门对汽车的噪音要求也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很多滤清器为了降低过滤过程中的噪音,都采用滤纸作为滤芯,能很好了降低噪音,但滤纸式的空滤器皆为一次性的,空气中的杂质都是直接吸附到滤纸上的,在干燥气候环境以及灰沙浓度较高的环境下其使用寿命大多不长,在大排量汽车上此问题更为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空气在进气腔中能均匀的分布,并通过其V型结构对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甚至水汽进行惯性过滤,较大幅度的增加了滤芯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空滤器整体结构强度,降低了发动机进气噪音的具有空气导流功能的空气滤清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壳盖盖在壳体上方;滤芯设置在壳体和壳盖之间;V型栅板设置在滤芯与壳体之间,壳体分为三个腔:空气谐振腔、气体流进腔和气体流出腔;进气口设在壳体上,出气口设在壳盖上;进气口与气体流进腔以及空气谐振腔相连;出气口与气体流出腔相连;滤芯与壳盖之间形成气体流出腔;滤芯与壳体之间形成气体流进腔,空气谐振腔位于气体流进腔后方,滤芯位于气体流出腔的下方。
在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支撑V型栅板的卡槽和台阶。
工作时,空气从进气口流入;首先流进气体流进腔;经过谐振腔的初步降噪效果后,通过V型栅格,接着通过滤芯,最后气流经过气体流出腔再由出气口进入发动机。V型栅格具有导流作用,将空气中较大的涡流打散,并通过离心作用过滤空气中的部分杂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增设V型栅格,能过滤掉空气中的部分杂质,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整体的过滤效果,并在气体流进腔后端设有谐振腔,有效降低发动机进气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V型栅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V型栅板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具有空气导流功能的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1,壳盖4盖在壳体1上方;滤芯3设置在壳体1和壳盖4之间;V型栅板2设置在滤芯3与壳体1之间,在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用于支撑V型栅板2的卡槽和台阶。壳体1分为三个腔:空气谐振腔5、气体流进腔6和气体流出腔7;进气口8设在壳体1上,出气口9设在壳盖4上;进气口8与气体流进腔6以及空气谐振腔5相连;出气口9与气体流出腔7相连;滤芯3与壳盖4之间形成气体流出腔6;滤芯3与壳体1之间形成气体流进腔6,空气谐振腔5位于气体流进腔6后方,滤芯3位于气体流出腔7的下方。
如图2、3所示,该V型栅板2上设有与壳体1上卡槽和台阶相对应的凸缘和连接面,组装时通过上述组件实现紧固;工作时空气从进气口流入;首先流进气体流进腔;经过谐振腔的初步降噪效果后,通过V型栅格,接着通过滤芯,最后气流经过气体流流出腔再由出气口进入发动机。V型栅格2具有导流作用,将空气中较大的涡流打散,并通过离心作用过滤空气中的部分杂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联宏电塑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联宏电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1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LED助航灯监控系统
- 下一篇:光盘连读自动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