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延式接线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1730.X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1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丁祖荣;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阳光鸿志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2628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延 接线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接线端子,属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阀控式铅酸蓄电池铅质接线端子为L型,在不降低蓄电池容量和尽可能减小蓄电池体积的趋势下,蓄电池外壳的体积正在逐渐缩小,这时L型端子就不能提供与外电源或负载接线的足够的操作空间。传统的解决方法一般是使端子高于上盖,不仅不美观,同时又增加了端子被碰撞断裂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阀控铅酸蓄电池接线端子接线不便且易被撞裂的问题,提供既便于接线又不至于增加撞裂风险的新型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延式接线端子,包括呈L状连在一起且互相垂直的垂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的垂直部上具有水平通孔,所述的水平部上具有垂直通孔,所述的垂直部上的水平通孔与水平部上的垂直通孔的中心线呈平行状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接线端子的垂直部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折弯,呈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正端子和负端子两类,所述正端子与负端子垂直部的L型折弯朝向相反。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中,要求垂直部上的水平通孔与水平部上的垂直通孔的中心线呈平行状设置,也就能使本实用新型比传统的L型端子向外扩延出一段,从而能为接线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接线。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在安装和封色胶上与传统的L型端子没有区别。而且相对于传统端子来说,其结构形状基本不变,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不至于过多高出电池上盖,同时也不至于增加撞裂风险。此外,本实用新型只是外延出一段,在铸造时没有增加脱模方向,不会使蓄电池的生产成本增加。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接线端子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接线端子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负接线端子的左视图;
正接线端子其中:1. 垂直部,2. 水平部,3.水平通孔,4. 垂直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延式接线端子,包括呈L状连在一起且互相垂直的垂直部1和水平部2,垂直部1上具有水平通孔3,水平部2上具有垂直通孔4,垂直部上的水平通孔3与水平部上的垂直通孔4的中心线呈平行状设置。其中,接线端子的垂直部沿水平方向向左或向右折弯,呈L形;实际应用中,接线端子包括正端子和负端子两类,其中正端子与负端子垂直部的L型折弯朝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水平部和垂直部的实际
形状和大小完全可以基于蓄电池所处应用环境以及实际应用要求而定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而附图所示的结构仅用于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和说明,不涉及保护范围。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例如接线端子L形的垂直部可以为梯形,圆形和其他形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阳光鸿志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阳光鸿志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1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储存充电容器的滑轨结构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板的单轴追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