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脱硫除雾器叶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41715.5 | 申请日: | 2012-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7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 发明(设计)人: | 豆富国;豆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豆富国 |
| 主分类号: | B01D45/04 | 分类号: | B01D45/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唐开平 |
| 地址: | 401334 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脱硫 叶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法脱硫除雾器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脱硫除雾器叶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火电厂湿法脱硫系统中采用的吸收塔除雾器叶片有多种,包括正弦波型、正弦波型带勾、折流板型、平板型等,但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正弦波型和折流板型两种叶片。但因这些叶片由于其表面平整光滑,所构成的除雾器存在两个严重不足,一是结垢,容易造成除雾器粘堵、甚至垮塌;二是除雾效果不够好,容易形成烟囱雨。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4591Y公开了一种湿法烟气脱硫除雾装置,该装置的折形叶片带有折弯部,折弯部的内侧形成凹面,在凹面上设有多数个毛刺凸起。由于该技术方案仅在凹面处设置毛刺凸起,其除雾效果虽有提高,但除雾效果仍然不佳,同时这种折形叶片仍存在易结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除雾效果好、结垢少的新型脱硫除雾器叶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叶片的全部表面布设有凸点。
由于叶片全部表面布有这些凸点,当烟气流通过除雾器叶片间隙时,摩擦力增大,烟气中的水雾和液滴能够迅速在凸点表面凝结、汇集,增加了除雾器的除雾能力;同时凸点表面凝结、汇集的浆液液滴和粉尘在重力作用下从凸点之间向下流落,因为凸点和凝结水的双重作用,降低了污垢的附着力,不容易结垢。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减小了除雾器结垢量,提高了除雾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为曲线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为直线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为折线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所示为除雾器叶片的横断面为曲线型,它的全部表面布设有凸点1;图2所示为除雾器叶片的横断面为直线型,它的全部表面布设有凸点1;图2所示为除雾器叶片的横断面为折线型,它的全部表面布设有凸点1。
上述凸点1的形状可以是棱锥形或棱台形、圆柱形、球面形;凸点1的高度0.2 ~2mm,底面边长或半径为0.5到数毫米。
由于这些凸点1的存在,当烟气流通过除雾器叶片间隙时,摩擦力增大,烟气中的水雾和液滴能够迅速在凸点1表面凝结、汇集,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从凸点1之间向下流落,同时起到了清洁除雾器表面的作用;因为凸点1和凝结水的双重作用,浆液液滴和粉尘在除雾器叶片上的附着力下降,不容易结垢。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使用目前市面上大量销售的加强聚丙烯(PP)片材经两步加工工艺实现,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在上下两个平板钢模具之间将加强聚丙烯(PP)片材加热到160℃左右;第二步:由上下两片表面布满“V”形槽构成的网格、圆柱形或球面形凹坑、剖面为一定形状(直线、正弦曲线或折线)的钢制模具热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豆富国,未经豆富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1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