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变速箱甩油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1054.6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1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新华齿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变速箱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甩油润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甩油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变速箱一轴上的齿轮为常啮合,内孔装有滚针轴承,空套在二轴的脖颈上,为了润滑一轴滚针轴承,在一轴齿轮根径处分别钻有数量不等的油孔,通到一轴的内孔,形成润滑油循环系统。但这种结构对于小模数齿轮加工带来很多困难,由于钻头细,在加工中经常有钻头断到孔里面,而形成油路堵塞,进入一轴齿轮内孔的油量不足,润滑条件不好,或摩擦产生的热量不能被润滑油带走,滚针轴承就会受热膨胀变形,强度下降,最终导致滚针轴承失效,因此,上述通过一轴齿轮根径处的油孔润滑一轴滚针轴承的方法其润滑作用十分有限,而且对于小模数齿轮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即不经济,又易磨损,同时齿轮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又极易烧蚀轴承,使得一轴抱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一轴抱死将导致变速箱卡死,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给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能够充分、均匀且持续地润滑一轴滚针轴承,避免一轴抱死的现象发生,提高汽车变速箱一轴工作时的安全性,延长一轴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结合齿、汽车变速箱一轴、运转齿,结合齿与汽车变速箱一轴运转齿分开加工,在汽车变速箱一轴的结合齿根部退 刀槽处钻三个油孔,在相对应的结合齿断面上铣三个油槽,将结合齿与一轴运转齿对正压装;
结合齿与运转齿压装好后,结合齿的油槽高于运转齿的断面。
与现有的汽车变速箱一轴上的齿轮甩油润滑结构装置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生产加工方便,能够充分、均匀且持续地润滑一轴滚针轴承,避免一轴抱死的现象发生,提高汽车变速箱一轴工作时的安全性,延长一轴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甩油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结合齿;2、汽车变速箱一轴;3、运转齿;4、进油孔;5、出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甩油润滑结构,包括结合齿1、汽车变速箱一轴2、运转齿3,结合齿1与运转齿3分开加工,在汽车变速箱一轴2的运转齿3根部退刀槽处钻三个进油孔4,在相对应的结合齿1断面上铣三个出油槽5,将结合齿1与运转齿3对正压装,结合齿1与运转齿3安装好后,结合齿1的出油槽5高于运转齿3的断面,汽车变速箱一轴运转齿根部为三个圆柱形进油孔4,与轴心垂直方向设置有椭圆形的出油槽5,进油孔4与出油槽5相通,进油孔4的流量比出油槽5的流量大。
工作时,润滑油从滚针轴承进入进油孔4,再由各个出油槽5甩出到结合齿1表面,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润滑通道,实现对一轴滚针轴承的持续润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新华齿轮有限公司,未经金华市新华齿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1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更换机动车辆的驱动马达的能量电池的装置
- 下一篇:无油真空泵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