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热塑型复合材料的双钢带连续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0907.4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1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郭西强;郭衍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敦化市亚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延边朝***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热塑型 复合材料 双钢带 连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热塑型复合材料的双钢带连续压机,属于复合板材生产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板生产线多数生产以铝塑、泡沫、金属表层夹心为产品的生产设备,其结构组合主要是分为加热和冷却段,以及上下对称包绕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的钢带,随着钢带运转产品依次经过加热和冷却段,从而生成成品板材(是板片而非板带)。这种设备存在的不足主要是:1、设备生产原料为片材或散材(也称碎材,需要施胶后通过铺装工序形成板坯,再进行压制)经过涂胶或施胶的生产工艺压制成型。2、上纸上板系统需要过多的设施组合而成,体型较大,结构过于复杂,有些工艺需要配合人工才能完成,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3、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工艺过于复杂化,压制成型后的产品质量较重、强度抗压性能较低、易变性、易碎、规格尺寸过于格式化、环保性能更是大打折扣,局部损坏后的产品更是无法修复到原来的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4、此类设备的工艺结构更是无法生产质量较轻、表面强度较好的热塑型材料复合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热塑型复合材料的双钢带连续压机,解决了现有复合板材生产机械存在的上述问题缺欠,它还应具备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较低,不需要内部施胶,靠自身融化后相结合的生产工艺,压制成成品板带,根据需求加工成相应尺寸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主压机包括上下分别对称的一组从动辊和一组主动辊以及包绕在它们之上的钢带,内部分为加热段和冷却段构成;从动辊和主动辊分别位于压机的两端头,与机架相连接,加热段和冷却段位于机架内部,与机架相连接形成上下分别对称的两套加热和冷却系统;两套中间运行包绕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的钢带;其特征在于:还有一套上纸上板系统以及在主压机入口从动辊上增加一套预加热加压系统;
所述的上纸上板系统:由芯板输送辊台、系统机架以及上下分别对称的两套复层纸卷、两套第一表层纸卷、两套第二表层纸卷和六套上纸导辊构成,上纸导辊通过两端头的轴承座固定于系统机架上;在复层纸卷与第一表层纸卷之间设有第一上纸导辊,用来过渡复层纸张;在第一表层纸卷与第二表层纸卷之间设有第二上纸导辊,用来过渡第一表层纸张;在第二表层纸卷后面还分布有四个第三上纸导辊,其中一件用于过渡和分开前三层纸张,分开后的纸张经其它三件上纸导辊的过渡进入到预加热加压系统;每个纸卷的芯轴为气涨轴结构,每套上下纸卷之间设有一组芯板输送辊台;
预加热加压系统:由上下两套分别对称的从动辊、第一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辊、三组辐射加热系统和过渡导辊以及升降机构和升降直线导轨构成,形成上下两套系统;由于上系统可根据产品的厚度调节高度,所以比下系统增加了升降机构和升降直线导轨;第一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辊和过渡导辊两端头设有轴承座固定在从动辊的轴承座上,通过升降机构实现同步运行和升降,轴承座与机架相连接,上系统为轴承座固定在直线导轨上,再将直线导轨与机架相连接;
所述的升降机构主要包括两台的螺旋升降机、T螺旋锥齿轮转向箱、变频减速机、联轴器和连接轴;两台螺旋升降机对称位于升降机构的两端头,通过联轴器、连接轴与位于升降机构中间的T螺旋锥齿轮转向箱相连接,T螺旋锥齿轮转向箱为三轴输出,其中两轴与两端的螺旋升降机连接,另一轴与变频减速机连接,通过变频减速机同步驱动两端的螺旋升降机;将升降机构与机架相固定,两台螺旋升降机与轴承座连接,形成通过升降机构来控制上预加热加压系统的升降;
从动辊、第一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辊为空心结构与加热系统连接,使从动辊、第一加热加压辊、第二加热加压辊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敦化市亚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敦化市亚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09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