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煤灰压机除渣装置和粉煤灰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0685.6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0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凌杰;刘小平;崔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20 | 分类号: | B28B3/20;B08B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国钊;李德魁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灰压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渣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粉煤灰压机上的粉煤灰压机除渣装置以及采用该除渣装置的粉煤灰压机。
背景技术
粉煤灰压机主要用于将废弃的粉煤灰或者沙石等建筑材料压制成型的建筑用墙体砖和承重砖。目前的市场上现有的粉煤灰压机在压砖及脱模的过程中会洒落出大量的粉料至压机的下模芯中。
当下模芯中的粉料堆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导致压机的浮动框运动受阻,造成压机无法正常工作,需要及时停机后通过作业人员人工对洒落的粉料进行清理。这样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占用压机的工作时间,而且极大的降低了压机的工作效率。因此,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不需要停机的状态下,能够自动对洒落的粉料进行清理的粉煤灰压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粉煤灰压机洒落的粉料进行清理的粉煤灰压机除渣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应用粉煤灰压机除渣装置的粉煤灰压机。
为实现提供一种粉煤灰压机除渣装置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粉煤灰压机除渣装置,包括一除渣器和驱动装置,所述除渣器前部搭靠在粉煤灰压机下模芯的上表面,所述驱动装置与该除渣器的后部连接,用于驱动该除渣器沿该下模芯上表面来回摆动。
上述除渣器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上设有若干垂直于该横杆的竖杆,所述竖杆搭靠在该下模芯的上表面。
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摆臂、摆臂座和气缸,所述摆臂座一端与粉煤灰压机固定连接;所述摆臂一端与所述摆臂座铰接,另外一端与所述除渣器的后端铰接,所述气缸底部铰接于粉煤灰压机上,其输出轴与所述摆臂中部铰接。
具体的说,所述摆臂为两个,分别铰接于所述除渣器后端的左右侧,其底部与一转管固定连接,所述转管与所述摆臂座铰接。
优选的,还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摆臂的中部,另外一端与所 述气缸的伸出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除渣装置的粉煤灰压机,所述除渣装置设于该粉煤压机的底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渣装置利用除渣器在下模芯上表面来回摆动,能够及时清理下模芯上的粉煤灰,方便可靠,无需人工进行清理,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粉煤灰压机的工作效率,使压机可以不间断地进行工作。
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粉煤灰压机;11-下模芯;21-除渣器;211-横杆;212-竖杆;22-左摆臂;221-连接杆;23-右摆臂;24-转管;25-气缸;251-伸出轴;26-摆臂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粉煤灰压机除渣装置,包括除渣器21和驱动装置,除渣器21的前端搭靠在粉煤灰压机1的下模芯11的上表面上;驱动装置与该除渣器21的后端连接,用于驱动该除渣器21沿该下模芯11的上表面上来回摆动,自动对下模芯11上表面上的粉煤灰进行清理。
由于下模芯11的上表面上具有若干凹槽,为了能够清理这些凹槽中的粉煤灰,除渣器21设有一横杆211,在该横杆211上设有若干垂直于该横杆211的竖杆212,竖杆212前端搭靠在下模芯11的上表面,具体的说,竖杆212伸入下模芯11上表面上的凹槽之中,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在这些凹槽中来回摆动,清理粉煤灰。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除渣器21来回摆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摆臂、摆臂座26和气缸25。摆臂一端与除渣器21铰接,另外一端与摆臂座26铰接;摆臂座26的另外一端固定在粉煤灰压机1上。为了提高驱动装置受力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摆臂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铰接于除渣器21横杆211左端的左摆臂22和右端的右摆臂23,摆臂座26的数 量和设置位置与摆臂对应。在左摆臂22和右摆臂23的底部还连接有一转管24,转管24分别与左摆臂22和右摆臂23固定连接,如焊接等。在摆臂座26的伸出端设有一通孔或者“U”形的单耳环,转管24可以在该通孔或者“U”形的单耳环中转动,实现左摆臂22和右摆臂23与摆臂座26的铰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06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