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泄水减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6550.2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0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田晓峰;赵香萍;李五红;刘丽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0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泄水 减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泄水减压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的排水建设是隧道建设、正常使用及安全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水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和危害问题一直是一个广泛关注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目前隧道工程界已经形成综合运用“防、截、堵、排”相结合的处理措施,但这些排水方法和排水装置对隧道渗漏水现象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尤其是富水地段,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大面积渗水、漏水乃至涌水,开挖轮廓难以控制,超挖严重,掉块坍塌时有发生,易发生初期支护变形开裂,钢架扭曲、折断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延长了施工周期、加大了施工成本,而且还大大恶化了施工作业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隧道排水装置排水效果不好而导致工程质量差、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以及恶化施工作业环境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泄水减压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隧道泄水减压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正洞内的中心排水沟,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还包含平行设置在隧道正洞一侧、并且与隧道正洞贯通的泄水洞,泄水洞掌子面处设有呈发散状的泄水孔,泄水洞洞口埋设与隧道正洞内中心排水沟连通的排水支管。所述泄水洞位置可在隧道单侧水压较大一侧。排水支管的数量及管径大小可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而定。
所述排水支管的排水坡度为4%,保证排水效果。
所述泄水洞洞口底板增设高度同隧道正洞中心排水沟顶面的挡水平台,这样使泄水洞内形成汇水槽,起到汇水、沉淀作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泄水洞施工到位后,在掌子面打设泄水孔,把正洞前方和侧面的水引至泄水洞内,通过排水支管排至正洞的中心排水沟内,在实际施工中具有以下优点:
1、泄水泄压,在泄水洞内可以利用泄水孔泄出前方的水,从而减小围岩压力,为掌子面快速安全施工创造有力条件,也可以截住单侧围岩的水,从而减轻单侧初期支护的压力;
2、创造良好施工环境,通过泄水洞内打设的泄水孔,可以将隧道前方的水通过泄水洞排放至施工面后方,改善了施工条件,给掌子面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3、永久泄水减压,泄水洞完成后,可作为永久排水通道,为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减轻由水位上升而产生的压力,有力保证隧道运营期间安全;
4、提高了施工进度,泄水和开挖互不影响,可同时施工;
5、有效控制了承压水的危害及破坏作用,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施工简便、泄水排水效果好等优点,可在隧道施工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图;
图中:1-隧道正洞;2-中心排水沟;3-泄水洞;4-泄水孔;5-排水支管;6-挡水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隧道泄水减压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设置在隧道正洞1内的中心排水沟2,还包含平行设置在隧道正洞1一侧、并且与隧道正洞贯通的泄水洞3,泄水洞掌子面处设有呈发散状的泄水孔4,泄水洞3洞口埋设与隧道正洞内中心排水沟2连通的排水支管5。排水支管5的排水坡度为4%,泄水洞3洞口底板增设高度同隧道正洞中心排水沟2顶面的挡水平台6。
具体施工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根据施工设计图,在距富水区域30m处设置泄水洞,泄水洞位置可以考虑在隧道单侧水压较大一侧设置;采用正台阶开挖,挖掘机扒渣,装载机装渣,自卸车运输出渣;泄水洞施工到位后,在掌子面打设泄水孔,把正洞前方和侧面的水引至泄水洞内。泄水洞距洞口3m处埋设排水支管将水直接引至正洞中心排水沟内。排水支管采用3根Φ200钢管,钢管间距40cm,排水坡度为4%。在泄水洞洞口3m处底板浇注C25混凝土,高度同中心排水沟顶面,形成挡水平台,这样使泄水洞内形成汇水槽,起到汇水、沉淀作用。泄水洞开挖与正洞开挖同时进行,互不干扰,泄水洞随挖随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65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