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多簇锂电池组并联使用的电池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6040.5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2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文锋;阮旭松;邓锦炽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锂电池 并联 使用 电池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具体是指一种适用于多簇锂电池组并联使用的大规模锂电池组的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世界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大容量储能系统与之相配套,平滑电力负荷,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经济性,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容量储能系统一般都是指兆瓦级,目前,大多数储能系统采用多个锂电池直接并联的方式成组,以达到提高系统容量的目的;多电池并联虽然能够无限的提高电池组的容量,但是以这种方式成组的系统复杂,电池之间容易出现环流,损坏电池寿命,且系统维护困难。
总结来说,现有的大规模储能系统具有以下不足和缺点:
1) 成组复杂,一般采用电池先并联后串联,或者先串联后并联的成组方式,中间没有增加隔离模块,模组之间容易产生环流,损坏电池;
2) 维护困难,多个单体并联作为系统的一个单体模块,电池出现故障时,不利于对故障电池进行定位及及时对电池进行维护、更换。
3) 扩展难度大,当需要提高系统的容量时,由于每个子系统不是独立运作的,需要将系统暂停运作,并重新设计;当某一个子系统接入储能系统时,由于电池组之间可能存在总电压差异,接入瞬间,负责接入子系统的接触器有可能产生“打火”现象,从而损坏高压器件。
4) 通讯接口不统一,储能管理系统大多采用CAN、RS485等通讯接口,不利于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同时,由于储能系统数据量巨大,数据容易丢失,不能保证数据的实时传输。
5) 电池充放电不均衡,由于每簇电池通过高压接触器并联储能系统,没有做任何隔离措施,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难以保证均衡,不利于实现独立控制。
以上不足,导致目前的储能系统的应用未达到智能化,这在工程设计、生产测试、运行维护等方面都带来极不方便,效率较低,妨碍储能系统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簇锂电池组并联使用的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多簇锂电池组并联使用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储能节点、功率控制模块及与功率控制模块通讯的监控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储能节点包括:电池组、对应该电池组的电池管理子系统、电源转换模块及高压保护模块;所述高压保护模块与电池组连接,电源转换模块一端与高压保护模块连接,另一端与直流母线连接;电池管理子系统与电池组、电源转换模块及高压保护模块均连接,实现电池组状态数据采集、高压保护模块控制及电源转换模块控制;所述各储能节点内的电池管理子系统与监控调度系统及功率控制模块均连接;各储能节点内的电源转换模块均与功率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管理子系统与电源转换模块通过冗余干节点实现节点的独立运行。
优选的,所述电池管理子系统与监控调度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转换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组内电池采用单并多串方式成组,即在一个电池组内部电池单体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各电池组之间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储能拓扑结构,每个分布式储能节点处电池组采用单并多串方式成组,通过电源转换模块相互隔离,并由管理子系统对各电池组独立管理,智能化程度高;各节点通过以太网模块组网,结合自适应的通信协议,实现由后台系统集中对各节点进行调度、监控和控制。其功能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采用电源转换模块对节点进行隔离处理,能够有效防止电池组间电压不平衡造成的环流以及高压器件接入瞬间的“打火”现象;
(2) 系统节点电池组结构简单,可对电池进行全方位故障诊断定位,避免电池间复杂的电气干扰;
(3) 系统节点独立运行,节点内部电池出现故障,可由节点内管理子系统对故障电池位置进行屏蔽处理,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4) 系统扩展简单,系统节点可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够独立完成充放电,通过以太网组网,由后台系统实时监控调度,可实现系统的无限扩展;
(5) 系统节点可根据自身的参数及需求,智能调整能量的输入、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6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