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焦炉炉体测量的紧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5861.7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5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卜月清;许敏峰;王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9/04 | 分类号: | C10B2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焦炉 测量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焦炉炉体用紧线装置,更为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焦炉炉体膨胀、钢柱弯曲的紧线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焦炉炉体受机械应力、温度应力等作用产生收缩和膨胀,钢柱通过保护板承受炉体膨胀压力,护炉铁件依靠钢柱本身压力和外加力给炉体施加保护性压力,控制炉体伸长,保持焦炉砌体完整密封。所以对焦炉钢柱测量和调节维护尤其重要。若不按时进行测量调节,焦炉砌体发生变化后容易产生裂缝,出现荒煤气窜漏火烧,损坏钢柱、横拉条、上部大弹簧、炉门框及炉门,影响焦炉的正常生产。传统的炉体膨胀、钢柱曲度测量工具是用钢筋制成的绕线板,钢线一段固定在焦炉一端抵抗墙旁的支架上,在焦炉的另一端支架上靠人工将钢丝拉紧固定,另一种是用花栏螺丝在两端紧线测量,此方法测量时间相对长,测量时钢线不紧,而且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其结果不理想,炉体膨胀、钢柱曲度测量数据不准确,不能正常反映钢柱曲度变化情况,使得上、下部大弹簧调节不到位,炉体出现变化裂缝窜漏,不利于焦炉正常生产。因此,解决测量中钢线的送进问题,提高钢柱测量精度,使得钢柱曲度测量调节得到有效控制成为目前焦炉炉体测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的焦炉膨胀、钢柱曲度测量工具的改进,找到一种紧线装置,从而可以保证钢线被拉紧、处于水平,进而提高钢柱测量精度、有效控制炉体膨胀,延长焦炉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焦炉炉体测量的紧线装置,主要由台车车架、台车固定组件,涡轮蜗杆组件构成,所述涡轮蜗杆组件包括绕线轮、绕线轮轴承、绕线轮轴、蜗轮、蜗杆、蜗杆固定支架、蜗杆固定件、蜗杆固定螺栓帽、紧线杆;所述台车固定组件包括台车固定圈链、链钩,所述台车车架包括台车车腿、台车车面,所述台车车面中心开有用于容纳绕线轮的容纳孔,所述蜗杆固定支架固定于台车车架上,所述绕线轮轴承固定于台车车架上,并与蜗杆固定支架同侧,所述绕线轮通过绕线轮轴固定于绕线轮轴承内,所述绕线轮固定后位于台车车架的容纳孔中,所述蜗杆通过蜗杆固定件以及蜗杆固定螺栓帽固定于蜗杆固定支架上,所述台车固定圈链固定于台车车面侧壁上,所述固定圈链的末端固定有链钩。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所述台车车架还包括台车滚轮,所述台车滚轮固定于台车车腿末端。
更近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所述紧线杆的端头为方形端头,所述绕线轮轴的端头为方形端头。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所述蜗杆固定支架上还纵向开设有椭圆形孔,所述椭圆形孔为蜗杆行走槽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蜗轮蜗杆作为紧线装置的核心,并利用台车固定圈链、链钩等构件,使得钢线在焦炉钢柱弯曲度测量中,可以完全拉紧、拉直,进而提高钢柱曲度测量数据的准确度,正常反映钢柱曲度变化情况,有效控制上下部弹簧调节程度,防止由于钢柱曲度检测不准确造成的炉体变化、裂缝、窜漏,保证焦炉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了滚轮这一构件,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轻松将台车推送到合适的位置,降低了劳动强度。
将紧线杆和绕线轮轴的端头设置为方形端头,可以与紧固扳手更好的接触,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最后,在蜗杆固定支架上开设椭圆形孔,从而可以通过扳手送进蜗杆固定螺栓帽调整蜗杆上下移动,使得蜗杆和蜗轮处于结合或分离状态。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后,仅需要利用工具工具摇动蜗杆,就能使使绕线轮转动,拉紧钢线,同时使钢线中部与两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解决了传统焦炉膨胀、钢柱曲度测量时数据误差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紧线装置主视图;
图2为紧线装置左视图;
图3为紧线装置仰视图;
其中:
1-台车车架、2-绕线轮、3-绕线轮轴承、4-绕线轮轴、5-蜗轮、6-蜗杆、7-蜗杆固定支架、8-蜗杆固定件、9-蜗杆固定螺栓帽、10-紧线杆、11-固定圈链、12-链钩、13-台车车腿、14-台车车面、15-台车滚轮、16-椭圆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幅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58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泔水油脂初级提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炭黑DBP结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