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芯绕组式直线电磁提升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35183.4 | 申请日: | 2012-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8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孟超;王珊;昝辉;宋芳;封海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4;H02K4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4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组 直线 电磁 提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绳提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芯绕组式直线电磁提升机。
背景技术
在各类矿井或者建筑物中,通常采用提升机或者电梯作为垂直提升运输设备。传统的提升系统通常采用“旋转电机+减速机”的提升模式,即提升机房安装在矿井或者建筑物的上部,通过旋转电机驱动滚筒,滚筒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提升容器,另一端连接配重。对于人员较多、负载较大的超深矿井和超高建筑,需要更高水准的输送处理能力,而传统的提升机或者电梯占用大量建筑空间和输送能力低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直线感应电机或者永磁直线电机驱动的无绳提升机,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从结构上而言,直线电机的初级固定在井筒内侧,次级固定在提升容器上,当初级通电形成行波磁场,产生向上的提升力,带动提升容器运动。永磁直线电机以其结构简单、力能指标高等特点,被公认为是无绳提升机的理想驱动源。但由于永磁体的存在,永磁直线电机的初级与次级之间存在5~10倍于正常提升力的固有法向吸引力。为了克服法向吸引力的影响,现多采用两边工作气隙相同、面对面布置的双边型永磁直线电机结构,以抵消彼此之间的法向吸引力,减小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力,增加有效提升载荷。
但上述直线电机驱动的无绳提升机的理想结构,只解决基本驱动力问题,并没有解决实际运行工程应用中,诸如安装不平整带来的双边型直线电机两边工作气隙不一致,提升容器承受较大的侧向正压力而向一侧侧斜等问题。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电机工作气隙变化越大,此不平衡侧斜正压力越大,导致提升机运行摩擦力增加,有效载荷减小,运行不平稳,加工安装精度要求高,造价和运行成本增加,导向定位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不适合在现实中得到实际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绳提升机定位困难,有效载荷小,运行不平稳的问题,提供一种定位精确、有效载荷大、运行平稳的空芯绕组式直线电磁提升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法实现的:
一种空芯绕组式直线电磁提升机,包括竖直井筒、轿厢和制动器,轿厢与井筒壁之间设置空芯绕组永磁直线电机。
所述空芯绕组永磁直线电机由非磁性绕组组件、次级磁体和次级轭部构成,次级磁体设置在次级轭部上,与非磁性绕组组件构成至少一台双边空芯绕组永磁直线电机。
所述非磁性绕组组件由绕组支架、初级空芯绕组、绝缘填料,以及外保护层封装而成。
所述次级轭部呈“U”型或者“E”型,固定在井筒壁上或者固定在井筒壁上的支撑架上,非磁性绕组组件固定在轿厢上或者固定在轿厢架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无绳提升机采用空芯绕组永磁直线电机作为驱动源,因电机的初级采用非磁性的绕组组件,初级与次级磁体之间不存在因铁磁物质与次级磁体互相吸引而产生的法向吸力,能从根本上消除轿厢承受的因直线电机工作气隙变化带来的不平衡压力,有利于轿厢在轨道中定位,确保提升机平稳运行,减小摩擦阻力,增加有效载荷。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中,所采用的空芯绕组永磁直线电机为双边结构,初级与次级磁体之间存在因初级绕组通电而产生的微小法向力,且此力为回复阻力,起到对直线电机工作气隙动态调节的作用,从而阻碍轿厢向一侧偏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轿厢在运行过程中达到动态平衡。
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无铁芯的空芯绕组永磁直线电机作为驱动源,提高了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的散热性能,而因初级无铁芯带来的电机出力减小的问题,可通过增加驱动电机的台数、增加电机的长度或者宽度、增加初级绕组匝数、增加初级绕组单位面积载流量,以及次级磁体采用混合励磁等方式解决,保证无绳提升机的载荷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非磁性绕组组件2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中1.轿厢,2.非磁性绕组组件,3.次级磁体,4.次级轭部,5.T型轨,6.定位导靴,7.侧向定位轮,8.导向槽,9.轿厢架,10.竖直井筒,11.井筒壁,12.绕组支架,13.初级空芯绕组,14.外保护层,15.槽,16.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大学,未经焦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51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式活塞杆滑动密封组件
- 下一篇:家具用薄竹贴面无醛竹碎料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