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鞋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4603.7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8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钧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登冠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鞋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一般皆会穿着鞋子来保护足部的安全及保持洁净,以避免于粗糙、坚硬的地面行走时,受到石子、异物等磨伤、刺伤;而综观市面上绝大部分的鞋子,为了使在穿着时更具舒适性,皆会于鞋子内设置有鞋垫,而该鞋垫主要利用树脂加入发泡材料使之入模发泡成型成为一发泡材,再予以对应鞋子形状裁切形成适当大小的各鞋垫,即能提供民众在穿着鞋子时,脚掌能借由该利用发泡材制成鞋垫具有较为柔软的舒适感觉。
然而,上述鞋垫虽可达到令使用者脚掌获得柔软舒适感觉的预期功效,但在其实际施行使用上发现,该结构是对全脚掌进行支撑,使得于脚掌施力不平衡,易对脚掌造成压力,且亦会对小腿肌肉产生压力及负担,而若是该鞋垫太为柔软,就无法对脚掌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于使用者行走过程中,脚掌易有内翻或外翻的问题存在,而若该鞋垫硬度太硬,则会对足弓肌肉及小腿肌肉产生压力及拉力,使用者行走过程中,易造成脚部肌肉的酸痛。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鞋垫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大支撑面积,且施力平衡的鞋垫结构,让使用者行走时更为省力。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鞋垫结构,其主要是设有一具抗压及回弹特性的垫体,该垫体前、后端间的中间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130度至150度的纵向弧形曲面,前、后端间的内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125度至145度的内弧形曲面,前、后端间的外侧位置成型为往上弧突135度至155度的外弧形曲面,该垫体靠前的两侧间成型为往上弧突130度至150度的前横向弧形曲面,垫体靠中间的两侧间成型为往上弧突145度至155度的中横向弧形曲面,垫体内侧缘凸设有75度角至95度角倾斜的内侧支撑墙,垫体外侧缘凸设有55度角至75度角倾斜的外侧支撑墙。
该垫体上端面前与后端及内侧处皆设有吸震体。
该垫体是采用远红外线光波能量纤维材质制成的。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人体于站立、行走或跑步时,使用者的足部是施压于地面,同时,该足部的跖骨部及跟骨部部位是直接受到地面回震力的冲击,此时,利用该位设于跖骨部与跟骨部底处的本实用新型鞋垫结构垫体的吸震体,即可有效将该回震力对跖骨部及跟骨部的冲击分散降低;再者,该足部所承受的人体重量压力,乃借足部整体接受身体支撑的设计,固得以将压力均匀分散于足部各部位。使人体保持直立,使身体呈一直线状态、不歪斜驼背,依此避免足后跟疼痛、足底筋膜炎及身体失衡等现象;另外,当足部承受重量时,扁平足或高弓足的使用者其足部会产生内翻或外翻动作,借垫体两侧凸伸的内侧支撑墙及外侧支撑墙作支撑限位,以改善该足部内翻及外翻所造成关节疼痛、下背疼痛及姿势不良等情况。本实用新型鞋垫结构具有大支撑面积,且施力平衡,并能提供脚掌如助跑器般的推进效果,让使用者行走时更为省力,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剖视结构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图2中b-b剖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c剖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d-d剖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e-e剖视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主要符号说明
1垫体 11吸震体 12纵向弧形曲面
13内弧形曲面 14外弧形曲面 15前横向弧形曲面
16中横向弧形曲面 17内侧支撑墙 18外侧支撑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登冠国际有限公司,未经捷登冠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46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