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孔混凝土试件渗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2648.0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2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谢军;吴成伟;周科峰;邵腊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渗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渗透试验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大孔混凝土试件的透水性能的渗透仪。
背景技术
渗透系数是表征大孔混凝土排水性能的直接有效指标,也是大孔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和大孔混凝土基层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对于渗透系数的测定,国内外现有相关方法对大孔混凝土等大空隙材料并不适用。
日本混凝土工学协会为测定透水性路面大孔混凝土的渗透性,参考J IS A1218规定的土样透水性试验方法,设计出试验装置如图2。
首先,在透水圆筒4内浇筑按设计配合比拌制的大孔混凝土5,经过必要的养护后,将透水圆筒4架空,搁置在定位水桶3内,定位水桶3的上部设有出水管6,溢水管2与出水管6之间的水位差即为试验中的水头。试验时从透水圆筒4的上部注水,水在透水圆筒4内透过大孔混凝土5后进入定位水桶3,最后从定位水桶3的出水管6排出,注水时多余的水量从溢水管2溢出。当注入的水量与从出水管6排出的水量和溢水管2溢出的水量取得平衡后,在启动秒表计时的同时,用量筒7计量从出水管6排出的水量,并测量当时的水温,即可计算出大孔混凝土5的渗透系数。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排水材料需现浇在透水圆筒4内,难免与实际试件成型方法不一致,需养护的时间延长了测试的周期。此外,对于水力梯度的控制也缺乏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试验操作灵活方便,能更准确的测量试件的渗透系数的大孔混凝土试件渗透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孔混凝土试件渗透仪,试件套筒一侧与进水桶连通,另一侧与出水桶连通,所述的试件套筒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的试件套筒的内腔相通的第一测压管和第二测压管,所述的第一测压管和第二测压管分别位于所述的试件套筒的内腔中放置的试件的两侧。
所述的第一测压管和第二测压管之间用刻度板相联。
所述的进水桶与所述的出水桶构造相同。
所述的试件套筒与所述的进水桶、所述的出水桶采用拆卸分离式结构连接。
试件套筒一侧通过第一控制阀与进水桶连通,另一侧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出水桶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大孔混凝土试件渗透仪,使用时水由进水桶流经试件套筒中的试件,在试件两侧的第一测压管和第二测压管中产成水头差,读出第一测压管和第二测压管的水头差通过计算得到该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
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使试验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能更准确的测量试件的渗透系数,解决了测试麻烦费时的问题,可以随时拆取、测量。主要是通过在套筒中的试件两头设置的测压管在水流经试件时形成的水头差,更能灵活、方便地测量试件渗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渗透试验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试件套筒9一侧通过第一控制阀11与进水桶8连通,另一侧通过第二控制阀12与出水桶10连通,试件套筒9的上方设有与试件套筒9的内腔相通的第一测压管16和第二测压管13,第一测压管16和第二测压管13分别位于试件套筒9的内腔中放置的试件14的两侧,第一测压管16和第二测压管13之间用刻度板15相联,进水桶8与出水桶10构造相同,试件套筒9与进水桶8、出水桶10采用拆卸分离式结构连接。
参见图1,使用时用塑料管和第一控制阀11连接进水桶8和试件套筒9一侧,使用时用塑料管和第二控制阀12连接出水桶10和试件套筒9的另一侧,将试件14放置在试件套筒9的内腔内,并且试件14与试件套筒9的侧壁是密封的,开启第一控制阀11和第二控制阀12,水由进水桶8流经第一控制阀11进入试件套筒9中流经试件14进入试件套筒9的另一侧,从出水桶10溢出,在试件14两侧的第一测压管16和第二测压管13中产成水头差,读出两个管的水头差通过计算得到该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
其中渗透系数的测试原理采用达西定律v=kI
式中:v-水的渗流速度,cm/s;
I-水力梯度;
k-渗透系数,cm/s。
常水头渗透试验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试件上的压力水头不变,进行渗透系数测试的试验。试验开始时,水自上而下流经试件,待渗流稳定后,测得在时间t内流过试件的流量为Q,同时读得测压管的水头差为ΔH。则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26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管型铠装耐火光缆
- 下一篇:非接触式多通道光纤旋转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