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磨颈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1975.4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5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仁;李化;周永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11/00 | 分类号: | B67C1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磨颈漏斗。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中检测润滑油清洁度指标时,需要将油样过滤,油中杂质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在显微镜下读数,该过滤漏斗多为分体式,斗部和颈部采用螺纹连接,由于放入和取出滤膜次数频繁,操作比较麻烦,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颈漏斗,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斗部和颈部采用一种更简洁的连接结构,使实验操作过程中放入和取出滤膜更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磨颈漏斗,包括斗体和颈体,斗体与颈体连接处分别设有磨口,所述磨口为平面配研,磨口形状为环形,外径D1为40-45mm,内径D2为20-25mm。
所述颈体端部设有托网,托网上设有容膜槽,容膜槽深H为0.2-0.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漏斗的斗部和颈部通过采用一种更简洁的连接结构,使实验操作过程中放入和取出滤膜更方便,从而能减轻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斗体 2-颈体 3-磨口 4-托网 5-容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磨颈漏斗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斗体1和颈体2,斗体1与颈体2连接处分别设有磨口3,磨口3为平面配研,磨口形状为环形,外径D1为40-45mm,内径D2为20-25mm。颈体2端部设有托网4,托网4上设有容膜槽5,容膜槽5深H为0.2-0.3mm。磨口3处材质以玻璃为佳。
使用时,先将滤膜置入容膜槽5内,与托网4的表面贴严,尤其注意边缘压平,然后将斗体1和颈体2的磨口3端面对齐,略用力切向磨擦,则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斗体1和颈体2的磨口严密地连接起来,即可进行常规过滤实验。过滤后,切向推动斗体1和颈体2即可使二者分开,取下滤膜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读数,本实用新型磨颈漏斗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1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网机的推送弹簧机构
- 下一篇:涂料分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