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张力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0479.7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3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松尾学;佐佐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M1/26 | 分类号: | B60M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轶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力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更好地将铁道用电车线的张力变化自动地调整为规定的张力的张力补偿器,尤其涉及四层以上的新型张力补偿器。
背景技术
铁道用的架空线、特别是电车线(架线、辅助架线等),会因气温、风、雪等气象的变化而伸缩、徐变,从而导致架线的张力发生变化,当架线的张力变化大时,会对集电造成恶劣影响,并且在电车高速行驶时,导电弓剧烈摇动,因而存在导电弓与拉紧夹碰撞,或导电弓脱线而难以保持安全行驶的危险。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使用张力补偿器对架线的张力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动地调整,以使架线张力保持大致恒定。如图1所示,以往使用的张力补偿器为一层、两层或三层的结构。如图1(c)所示,近年来常用的三层式张力补偿器,具有:杆、内筒、外筒以及外壳,它们同轴设置,并且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使杆、内筒、外筒分别以能够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于外壳;多个内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外壳、外筒以及内筒的一方侧;多个外向凸缘部,它们分别设置在外筒、内筒以及杆的另一方侧,其中内向凸缘部和外向凸缘部沿轴线方向设置在相反的位置;多个弹性部件,它们同轴地夹装在外壳与外筒、外筒与内筒以及内筒与杆的内外周面之间,对外筒、内筒以及杆向使它们缩入外壳的方向施力,各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被内向凸缘部和外向凸缘部卡止。由此构成三层式张力补偿器。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17833号公报。
图2是图1(c)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上述结构的三层式张力补偿器的外筒2、内筒3以及杆4在组装时被容纳在外壳1内,且能够向图的右侧突出。外壳1经由固设在其后端的支柱侧连结部7而被固定于 支柱(省略图示),并且经由与固设在外壳1的上表面的开孔支架9结合的绳索而被支柱支承。而且,架线的端部与安装于杆4的突出端的线连结部8结合,经由电线来拉动电车线。图3是图2的A箭头向视图。图4是图2的B箭头向视图。
到目前为止使用的张力补偿器,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张力变化的是上述三层结构的三层式张力补偿器,然而,这样的三层式张力补偿器在气温、风、雪、结冰等气象变化更加严酷的环境中使用时,因风压、积雪、结冰等外力,使得架线的张力变化过大、发生异常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另外,如果架线的张力异常增大时,会对支承物施加过大的力而造成断线的事故。因此期待开发一种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使用、进一步抑制架线的张力变化的新型的张力补偿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情况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气温、风、雪、结冰等气象变化严酷的环境中使用的、比以往的三层式张力补偿器增加一层以上的n层式新型张力补偿器,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更好地将铁道用电车线的张力变化在规定的范围内自动地进行调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张力补偿器,具有:筒状部件和弹性部件,该张力补偿器的特征在于,是n层式张力补偿器,具有n+1个筒状部件和n个弹性部件,其中,n为≥4的正整数,上述筒状部件以不同的半径同轴嵌套地设置,并且能够分别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上述弹性部件同轴地夹装在径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上述筒状部件之间,且该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被上述筒状部件的两端部的凸缘部卡止。
另外,上述弹性部件是螺旋弹簧。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张力补偿器,能够在气温、风、雪等气象变化严酷的环境中使用,能够降低弹簧常数,将架线的张力变化率抑制得更低,从而能够更好地将铁道用电车线的张力变化自动地调整为规定的张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的张力补偿器的图,(a)为一层式张力补偿器,(b)为二层式张力补偿器,(c)为三层式张力补偿器。
图2是以往的三层式张力补偿器的结构图。
图3是图2的A箭头向视图。
图4是图2的B箭头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四层式张力补偿器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外筒;3…内筒;A…套筒;4…杆;5、5-1、5-2、5-3、5-4…螺旋弹簧;7…支柱侧连结部;8…线连结部;9…开孔支架;2a、3a、Aa、4a…外向凸缘部;1b、2b、3b、Ab…内向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04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