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电子负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0416.1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3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郝春学;陈方亮;陶勇;王力;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19/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子负载 装置 | ||
1.一种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位工控机(1),PLC控制柜(2),开关控制柜(3)以及水冷电阻柜(4);所述PLC控制柜(2)与试验电池(100)连接;该PLC控制柜(2)还与上位工控机(1)连接,用于传送控制指令;PLC控制柜(2)里的DO模块(2.1)与开关控制柜(3)里的固态开关模块(3.1)连接,用于控制固态开关模块(3.1)实现水冷电阻柜(4)里的水冷电阻大小的切换;PLC控制柜(2)上有一个触摸屏(2.3),该触摸屏(2.3)与PLC控制柜(2)里的PLC控制器(2.2)连接,还与开关控制柜(3)里的用于补偿因电阻误差和温度系数造成的电流误差,提高放电电流精度的PWM功率变换器(3.2)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PLC控制柜(2)其柜体内还安装有UPS、按钮、指示灯、继电器、断路器、熔断器、CPU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数字量输入模块和数字量输出模块;所述CPU模块与触摸屏连接,触摸屏与PWM功率变换器连接。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位工控机(1)包括PC机和打印机,用于实现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事件管理、报表生成以及关键数据打印。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冷电阻柜(4)有一个水冷电阻柜体,柜体内包括水冷电阻、水冷管路、保护系统;所述的水冷电阻一端接到公共端,并且连到试验电池(100)的负极。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关控制柜(3)有一个开关柜体,该柜体内包括有1号固态开关模块(3.1.1)、2号固态开关模块(3.1.2)、PWM功率变换器(3.2)、电流采集模块、电压传感器,开关控制柜(3)用于包括完成水冷电阻柜(4)电阻的组态,以保证放电所需的总负载电阻值;水冷电阻柜(4)安装在开关控制柜(3)的两侧,用于将水冷电阻柜(4)外部循环水与开关控制柜(3)内部进行热量交换。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1号固态开关模块(3.1.1)由1个散热器、11个熔断器、17个固态开关,2个风扇、1个温度开关组成;2号固态开关模块(3.1.2)由1个散热器、12个熔断器、12个固态开关,2个风扇、1个温度开关组成;每个熔断器自带一个常开触点,用于固态开关过流时产生报警信号送给PLC控制器(2.2);温度开关为常开,当散热器温度过高时温度开关就会闭合,产生报警信号送个PLC控制器(2.2)。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1号固态开关模块(3.1.1)的17个固态开关由9个30A的固态开关、2个100A的固态开关、6个200A的固态开关组成;2号固态开关模块(3.1.2)的12个固态开关均为200A;所有的固态开关有一端都连接到公共端,公共端引出一根导线穿过电流传感器接到燃料电池的正极,另一端经过熔断器接到水电阻柜(4)上相应的电阻上。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PWM功率变换器(3.2)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7管的IPM模块、电流传感器、电抗器、散热器、风扇;所述的控制模块采用一块TI公司的DSP控制芯片;该控制模块用同铜螺柱固定在驱动模块之上;IPM模块固定在散热器上,其输出端引出2根导线与水冷电阻的两端连接。
9.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流采集模块包括电流测量电路和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测量电路用于将电流霍尔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供PLC控制器(2.2)电流采集模块控制器采集。
10.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子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冷电阻由30个阻值不同的功率电阻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04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眼摄像头的移动机器人SLAM平台
- 下一篇:新型内嵌式碳纤维电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