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尿流量监视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0245.2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7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业兴;贺波;王洪来;张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20 | 分类号: | A61B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监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检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尿流量监视仪。
背景技术
尿量监测是危重病人监测项目中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针对休克、心脏手术、大面积烧伤及肾功能不全等病人监测每小时尿量非常重要,它能及时反映有效的循环血量及肾脏功能,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尿量常常能够在血肌酐升高之前预示肾功能的紊乱。根据AKIN国际共识制定的积习难改肾衰竭分层诊断标准——RIFLE标准,尿量是重要的分层诊断指标。
随着临床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各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几乎所有的生命体征以及新的监测指标都不断得到自动化的监测和应用。但是,长久以来对于尿量临床上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都远远不够,更谈不上安全自动监测。
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对于重症患者的尿量监测一直是手工间断性静态监测。临床上现大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对尿量进行测量。
(1)、采用一次性储尿袋来收集并测量尿量——误差极大。
(2)、使用精密尿袋——在精确度及方便性方面有了极大提高,但仍有不足。因为精密尿袋和普通尿袋形似,在记录尿量时需每小时观察并记录病人尿量,仍停留在人工静态测量层次。
(3)、护士手工容器计量——精确度要求达标,但极其繁琐不便。在环境及交叉感染方面存在隐患,并极大占用护理资源和时间。
此外,多数重症病人尿量信息由于重症护理工作的繁重,往往到了定点护士无法按时测量,或由于各种原因如交接班等而造成人为的差错,漏检,漏记,记录错误等时有发生,可能给临床判断造成延误或严重过失。
尿量,它是反映肾脏血流灌注水平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生理指标,在众多重要生命体征参数中,尿量是唯一一个尚未被自动化监测和记录的。而给ICU病房一个精确洁净高效全面的尿量输出管理是高效护理现代化ICU管理的必然趋势。
国内研究动态: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以下为误诊学杂志统计的尿袋测量与实际尿量测量的误差。(表中数据源自: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 年11 月第7 卷第26 期 (Ch in JMisdiagn, Nov 2007 Vo l 7 No. 26)文章标题:正确记录尿袋尿量的探讨作者:李福菊, 詹毅, 丁淑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危重症病人尿流量监测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尿流量监视仪,可以实现尿量的实时自动化动态监视,自动计算记录无需人员干预,零接触尿液,测量精确,洁净高效完成整个尿量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尿流量监视仪,包括集尿管,红外监测装置,集尿袋,微处理器,液晶显示屏,声光报警,键盘输入,储存器,集尿管连接集尿袋,在集尿管的支架安装红外监测装置,红外监测装置对尿液进行测量,测量结果送微处理器,键盘输入指令信号送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处理数据,将数据送储存器中储存,同时送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微处理器处理数据若有需要则发出信号到声光报警,微处理器通过串口通信与上位机通信。
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安装在固定集尿管的支架上,包括瓶位检测对管和液滴检测对管两部分,瓶位检测对管采集位置信号送微处理器,确定位置后,微处理器通过液滴检测对管采集尿液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尿流量监视仪,可以实现尿量的实时自动化动态监测,自动计算记录无需人员干预,测量精确。同精密尿袋相比结果更准确,完全满足临床对尿量准确度的要求。还可查询既往尿量信息及相关信息输出存储等。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医护人员所需的各种数据及时的传到所要求的终端(包括电脑等)。上位机采用LabVIEW开发,读取无线传输过来的数据并显示出来供医护人员查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尿流量监视仪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尿流量监视仪红外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尿流量监视仪主程序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尿流量监视仪AT24C16读写函数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尿流量监视仪液晶显示子程序流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尿流量监视仪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尿流量监视仪通信子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0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颈部手术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烧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