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肌腱断端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8167.2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8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忠民;姜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忠民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4300 黑龙江省黑河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腱 断端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肌腱断端钳。
背景技术
肌腱是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一块肌肉的肌腱分附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于肌腱的牵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缩带动不同骨的运动。患者手部切割伤,肌腱断端找不到,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手背伴肌腱较为简单,一般容易找到。手掌屈肌腱较为复杂,尤其是近侧端,离断后回缩较远,难以找到。寻找方法:可被动极度屈腕,术者以手自前臂近端向远端推挤,如仍未看到肌腱断端,就不要浪费时间,应在肌腱的相应部位延长或另作切口,有时要切开腱鞘,从腱鞘内找到肌腱将其引至远侧进行修复术以上寻找肌腱的方法费时,另作切口或延长切口,术后因瘢痕挛缩明显影响手指的关节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肌腱断端钳可避免切开腱鞘,本肌腱断端钳可以深入到腱鞘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如下:一种肌腱断端钳,包括左握柄、右握柄、第一钳身、第二钳身、金属蛇皮管、第一钳头、第二钳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弹簧和钢丝拉索,左握柄和第一钳身的下端相连接,右握柄和第二钳身的下端相连接,左握柄和右握柄之间连接有弹簧,第一钳身与第二钳身在两者中部的位置铰接在一起,第一钳身的顶端有一通孔,钢丝拉索的一端穿过所述的通孔与第二钳身的顶端连接;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在两者的中部位置铰接连接,第一连杆的头端和第二钳头的末端铰接连接,第二连杆的头端和第一钳头的末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末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杆的末端具有与连杆一体化的连杆铆钉,第二连杆的末端相应地开设有连杆铆钉孔,连杆铆钉上套装有钢丝拉索,连杆铆钉插入连杆铆钉孔中铆接,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钢丝拉索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钢丝拉索外部套有金属蛇皮管。
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切开腱鞘、延长或另作切口因瘢痕挛缩而影响手指关节功能,同时具有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小患者痛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二钳身,2、第一钳身,3、左握柄,4、右握柄,5、弹簧,6、钢丝拉索,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第二钳头,10、第一钳头,11、金属蛇皮管,12、连杆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肌腱断端钳,包括左握柄、右握柄、第一钳身、第二钳身、金属蛇皮管、第一钳头、第二钳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弹簧和钢丝拉索,左握柄和第一钳身的下端相连接,右握柄和第二钳身的下端相连接,左握柄和右握柄之间连接有弹簧,第一钳身与第二钳身在两者中部的位置铰接在一起,第一钳身的顶端有一通孔,钢丝拉索的一端穿过所述的通孔与第二钳身的顶端连接;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在两者的中部位置铰接连接,第一连杆的头端和第二钳头的末端铰接连接,第二连杆的头端和第一钳头的末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末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杆的末端具有与连杆一体化的连杆铆钉,第二连杆的末端相应地开设有连杆铆钉孔,连杆铆钉上套装有钢丝拉索,连杆铆钉插入连杆铆钉孔中铆接,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钢丝拉索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钢丝拉索外部套有金属蛇皮管。使用时将钳头伸入腱鞘内,找到回缩的肌腱断端,然后用钳头牵出,最后缝合肌腱断端。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手术时间,可避免切开腱鞘、延长或另作切口因瘢痕挛缩而影响手指关节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忠民,未经何忠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8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理输液贴
- 下一篇:配用电网故障信息综合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