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动机前端盖油封压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7666.X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7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谢群英;李雪涛;谢杨;沈钟铭;施国荣;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凯合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机 前端 盖油封压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铆装置,尤其是一种起动机前端盖油封压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起动机起动机工作时,电磁开关通电拉动拨叉起动机通电旋转,拨叉带动旋转的单向器向外运动,于引擎的大齿圈啮合,带动引擎点火工作。引擎工作后高速旋转使单向器脱离齿圈,完成一次工作,所以起动机每工作一次单向器要进出一次,这样的工作过程中,外界灰尘杂物容易进入前端盖口,造成起动机工作故障,减少寿命。
传统的做法是在起动机的前端盖口加装一个前端盖,前端盖与前端盖口上有相互耦合的螺纹,前端盖通过旋转与前端盖口固定在一起,起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震动,产生的震动使得前端盖与前端盖口的固定松懈,这样的安装方式不可靠,容易在起动机长时间工作之后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动机前端盖有风压铆装置,包括具有中心孔的铆杆和导柱,铆头和导柱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X,
所述铆杆具有直径为L1的圆柱形铆杆外表面;
所述铆杆具有直径为L2的圆柱形铆杆内表面;
所述导柱具有直接为L3的圆柱形导柱外表面;
所述铆杆底部设置与起动机前端盖口上设置的铆点互相耦合的压铆点;其中L1大于L2,L2等于L3。
铆杆上设置有中心孔,是为了便于压铆的时候连接压铆器械。
铆杆与导柱都为圆柱形,导柱可以有效引导铆杆在进行铆压工作时的位置,使得铆压的位置恰到好处。
在进行铆压动作之前,起动机前端盖口上设置若干个铆点,铆杆底部设置与起动机前端盖口上的铆点相耦合的压铆点,便于在压铆的时候固定地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压铆点的数量为偶数。使得压铆动作对起动机前端盖的发力均匀,固定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压铆点在铆杆底部均匀分布。压铆点在铆杆底部均匀分布有利于将起动机前端盖固定的更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压铆点的数量为六个。铆杆底部的压铆点数量为六个,有利于加工,而且固定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铆杆外表面和所述铆杆内表面在铆杆底部通过压铆点相交。压铆点是由铆杆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弯曲交汇形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之后,可以有效地在起动机前端盖口封上前端盖,固定效果好、稳定性高,即使起动机处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也不会对前端盖的固定产生影响,减少加工步骤,增加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起动机前端盖油封压铆装置的仰视图。
图2是起动机前端盖油封压铆装置的剖面图。
其中,1、中心孔,2、铆杆,3、导柱,4、压铆点。
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动机前端盖油封压铆装置包括具有中心孔的铆杆和导柱,铆头和导柱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X,所述铆杆具有直径为L1的圆柱形铆杆外表面;
所述铆杆具有直径为L2的圆柱形铆杆内表面;所述导柱具有直接为L3的圆柱形导柱外表面;所述铆杆底部设置与起动机前端盖口上设置的铆点互相耦合的压铆点;其中L1大于L2,L2等于L3。
铆杆上设置有中心孔,是为了便于压铆的时候连接压铆器械。
铆杆与导柱都为圆柱形,导柱可以有效引导铆杆在进行铆压工作时的位置,使得铆压的位置恰到好处。
在进行铆压动作之前,起动机前端盖口上设置若干个铆点,铆杆底部设置与起动机前端盖口上的铆点相耦合的压铆点,便于在压铆的时候固定地稳定。
所述压铆点的数量为偶数。使得压铆动作对起动机前端盖的发力均匀,固定效果更好。
所述压铆点在铆杆底部均匀分布。压铆点在铆杆底部均匀分布有利于将起动机前端盖固定的更可靠。
所述压铆点的数量为六个。铆杆底部的压铆点数量为六个,有利于加工,而且固定效果好。
所述铆杆外表面和所述铆杆内表面在铆杆底部通过压铆点相交。压铆点是由铆杆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弯曲交汇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凯合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凯合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7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