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角度荡移吊装的液压式跨缆吊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26271.8 | 申请日: | 201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0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何超然;邓年春;李宗平;潘桂林;钟永新;曲洪春;饶曦;李有为;高飞;汤叶帅;王通;尚龙;刘新安;张家国;蔡正茂;李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 地址: | 241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吊装 液压式 跨缆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大角度荡移吊装的液压式跨缆吊机。
背景技术
跨缆吊机是悬索桥钢箱梁吊装作业的主要起重设备,跨缆吊机吊装钢箱梁一般为垂直起吊作业,但实际工程中,亦有垂直起吊无法满足施工要求,需要跨缆吊机进行一定角度荡移作业的情况。传统的液压式跨缆吊机均采用“主梁结构与行走结构铰接连接”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因缆载吊机主梁系统重量大,进行荡移吊装作业时,主梁系统往往难以顺着提升钢绞线进行灵活转动,以致主梁结构与提升钢绞线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折角,给提升钢绞线及夹片的受力状态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由此埋下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适合于大角度荡移吊装作业的“双铰接”结构形式的液压式跨缆吊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角度荡移吊装的跨缆吊机,包括行走结构、主梁结构、提升千斤顶和提升钢绞线,所述的行走结构设置在悬索桥的主缆上,主梁结构与行走结构通过销轴铰接连接,提升钢绞线穿入提升千斤顶并被提升千斤顶夹持,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提升千斤顶与主梁结构铰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提升千斤顶与主梁结构通过销轴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跨缆吊机,主梁结构通过销轴与行走结构铰接连接,同传统跨缆吊机一样,具备主梁结构与行走结构间转动的能力;提升千斤顶与主梁结构间也通过销轴铰接连接,使得提升千斤顶与主梁 结构间也具备转动能力,对传统跨缆吊机的“提升千斤顶与主梁结构间固结,容易在主梁结构与提升钢绞线间形成折角,不利于提升钢绞线受力”的弊端进行改进,具体为:跨缆吊机在荡移过程中,主梁结构与行走结构之间会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提升千斤顶与主梁结构之间也会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使提升钢绞线达到始终处于直线状态的最佳受力效果,确保吊装作业安全进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可减少因荡移吊装而增加投入的临时设施,缩短施工时间,并确保了钢箱梁荡移吊装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荡移吊装作业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荡移作业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行走结构,2-主梁结构,3-提升千斤顶,4-提升钢绞线,5-第一销轴,6-第二销轴,7-悬索桥主缆,8-钢箱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大角度荡移吊装的跨缆吊机,包括行走结构1、主梁结构2、提升千斤顶3和提升钢绞线4,行走结构1固定设置于悬索桥主缆7上,主梁结构2通过第一销轴5与行走结构1铰接连接,形成跨缆吊机承重钢结构主体;提升千斤顶3通过第二销轴6与主梁结构2铰接连接,提升钢绞线4内穿入提升千斤顶3并被提升千斤顶3夹持,形成跨缆吊机提升系统。
如图4、图5所示,把本实施例中的跨缆吊机就位于悬索桥主缆7上后,垂直起吊钢箱梁8,吊装至一定高度后,通过水平外力使钢箱梁8产生水平移动,直至将钢箱梁8荡移至安装位置。荡移过程中,跨缆 吊机的主梁结构2与行走结构1之间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提升千斤顶3与主梁结构2之间也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使提升钢绞线4始终处于直线状态,达到最佳受力效果,确保吊装作业安全进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通过提升千斤顶与主梁机构的铰接设计,使提升钢绞线在荡移过程中达到始终处于直线状态的最佳受力效果,确保吊装作业安全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62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