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秸秆还田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6228.1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7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明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A01B33/10;A01B7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王苑祥 |
地址: | 05735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拖拉机 配套 使用 秸秆 还田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灭茬、秸秆还田、深松、旋耕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玉米的生产,秸秆粉碎、灭茬、旋耕一体机已占据重要角色。但是目前秸秆粉碎、灭茬存在很大的缺陷,即耗能大、粉碎效果不理想。目前,一体机中常用的秸秆切碎灭茬机部分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与大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锤式粉碎机,其缺点是由于转速高,一般中小型拖拉机的功率满足不了它的要求;另一种是滚刀式切碎还田机,其缺点是,它的滚刀容易进入地表内,耗费功率也较大;另外一种是切刀式秸秆还田机。但不管以上哪种类型,他们在工作时灭茬刀轴的转向都是与机器前进方向相反的,使得由于灭茬刀受到地表给的反作用力与机器前进方向是相反的,这就必然造成了拖拉机功率较大的损耗,但是,既想避免地表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机器功率造成的损耗,又要保证秸秆破碎效果好,现有技术根本无法做到。
秸秆粉碎、灭茬后,作物种植前,一体机中的旋耕机将土地翻松、整平,这样翻松土地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并可以充分吸收空气中的养分,而现有的旋耕机部分存在普遍的缺陷:旋耕土壤的深度不够,旋地过程只是将地表浅浅一层翻松,根本没有达到农作物生长扎根所需的深度要求。这样没有足够的养分供给而导致作物减产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保证旋耕机旋地的深度、以增大作物的产量现在急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秸秆粉碎、灭茬、旋耕一体机的弊端,设计了一种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秸秆还田一体机,将灭茬机构进行了改进,改变了灭茬刀的切割方向,与机器前进方向同向,不但解决了地表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机器功率造成的损耗的技术问题,还在机器前进时增加了辅助动力,极大的节约了能量资源,同时增设深松刀机构,这样可以实现土地的深耕,较于传统的旋耕机其旋地效果更加显著,通过深耕将土壤翻松,更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加大了产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秸秆还田一体机,结构中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且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变速齿轮箱,分别固定在机架前方、后方的灭茬机总成及旋耕机总成,所述的灭茬机总成中包括在机架上设置的灭茬刀轴及分布在灭茬刀轴上的一组灭茬刀机构,灭茬刀轴借助配套齿轮传动机构与变速齿轮箱的上输出轴连接,关键在于:所述的灭茬刀轴与拖拉机驱动轮具有相同的转向,机架的前端设有压禾机构,分布在灭茬刀轴上的灭茬刀机构与压禾机构配合形成斩切式灭茬机构。
在灭茬机总成与旋耕机总成之间的机架上还设置有深松刀机构,深松刀机构的结构中包括弧形深耕刀柄和深耕刀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灭茬机构进行了改进,改变了灭茬刀的切割方向,与拖拉机驱动轮转向相同,不但解决了地表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机器功率造成的损耗的技术问题,还在机器前进时增加了辅助动力,极大的节约了能量资源,尤其是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项改革性的技术举措。本发明改变灭茬刀切割方向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切刀垂直进入地表,并与地表配合切碎秸秆,省去了在机器中设置定刀片,并将动刀与定刀在空中切割秸秆变为切刀与地表直接作用粉碎秸秆,不但结构设计简单,节约了设计成本,也降低了能量损耗。本发明对灭茬刀的结构也进行了改进,为配合实现斩切式灭茬机构,灭茬刀设计成切刀的结构,刀面与灭茬刀轴平行,刀柄与刀面呈直角连接、并定位在灭茬刀轴上,这就保证了切刀在切割秸秆时的最大切割力;同时灭茬刀在灭茬刀轴的径向分布至少两组、沿轴向交错分布,保证了灭茬刀轴转一圈就能快速切割秸秆至少两次,保证了灭茬质量,同时也降低了机器的能耗。另外,在灭茬机总成与旋耕机总成之间的机架上设置有深松刀机构,这样可以实现土地的深耕,较于传统的旋耕机其旋地效果更加显著,通过深耕将土壤翻松,更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加大了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变速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灭茬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深松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明,未经李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6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