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竖向操作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5721.1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8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兵;冯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17/28 | 分类号: | B25D17/28;B23B4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向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竖向操作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室内吊顶装饰施工十分普遍,安装时需要对结构楼板采用电动工具钻孔处理。通常工人在作业时经常选用电锤等工具,当电锤在低于人体高度的结构楼板钻孔时,施工人员可自由进行作业。反之,则需登梯或搭架施工。即在超过2.5米高的顶面楼板施工时,由于楼板高度过高,受人体高度限制,往往需要搭设临时操作平台才能进行作业。尤其大面积吊顶进行钻孔施工时,反复搭设临时操作平台不仅影响施工时间,增加措施费用,且费时费力,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和效率。同时在临时操作平台上进行高空作业,作业人员极易发生高空坠落,危害施工人员生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竖向操作架,不用反复搭设临时操作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和方便地对高于人体的顶面楼板进行钻孔作业,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施工快速、成本低、操作安全、易于掌握和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支撑立杆、螺栓和装置立杆所组成,三组间隔距离设置的横杆一端通过螺栓轴接支撑立杆上部,三组间隔距离设置的横杆另一端通过螺栓轴接装置立杆下部,在中间位置的横杆后侧从支撑立杆后端延长并与操作杆一端固接。所述的装置立杆上部中空,其内设有伸缩杆,装置立杆与伸缩杆在一侧边对应设有固定销孔。所述的每组横杆由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杆组成。所述的每组横杆间隔距离平行设置。所述的支撑立杆和装置立杆间隔距离平行设置。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超过2.5米高的顶面楼板施工时,不用反复搭设临时操作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高于人体的顶面楼板进行钻孔作业,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施工快速、成本低、操作安全、易于掌握和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施工时1-2人即可完成室内吊顶钻孔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竖向操作架,主要由支撑立杆2、螺栓7和装置立杆1所组成。螺栓起连接、限位和轴的作用。三组间隔距离设置的横杆4、5、6一端通过螺栓轴接支撑立杆上部,三组间隔距离设置的横杆另一端通过螺栓轴接装置立杆下部;即三组间隔距离设置的横杆一端通过三个螺栓轴接支撑立杆上部,三组间隔距离设置的横杆另一端通过另外三个螺栓轴接装置立杆下部。在中间位置的横杆后侧从支撑立杆后端延长并与操作杆3一端固接,操作杆的另一端为供手握持部分。
所述的装置立杆上部中空,其内设有伸缩杆8,装置立杆与伸缩杆在一侧边对应设有固定销孔9。伸缩杆的作用是当顶面楼板较高时,可拉出装置立杆中套设的伸缩杆,通过卡销穿设在固定销孔中使伸缩杆与装置立杆固定牢固,然后将电动工具固定在伸缩杆上端。伸缩杆上端可设固定装置(如电锤)的固定台座及快接螺栓等,以方便固定装置。
所述的每组横杆由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杆组成。所述的每组横杆间隔距离平行设置。所述的支撑立杆和装置立杆间隔距离平行设置。这样,支撑立杆上部夹设在呈间隔距离设置的六根横杆一端并通过螺栓轴接,装置立杆下部夹设在呈间隔距离设置的六根横杆一端并通过螺栓轴接。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立杆竖向放置在地面上,将电动打孔工具固定在装置立杆的上端。作业时,用手向下压操作杆,使其带动各组横杆沿支撑立杆上的螺栓上移,通过各组横杆的另一端上行带动装置立杆向上运动,将电动打孔工具移至顶面楼板加工位,工人可在不利用操作平台的情况就能完成对顶面打孔的施工作业。另一方面,当顶面楼板较高时,可拉出装置立杆中套设的伸缩杆,通过卡销穿设在固定销孔中使伸缩杆与装置立杆固定牢固,然后将电动工具固定在伸缩杆上端。可依照上述操作完成楼顶面打孔工作。
总之,本实用新型在较高的顶面楼板施工时,不用反复搭设临时操作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高于人体的顶面楼板进行钻孔作业,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施工快速、成本低、操作安全、易于掌握和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5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硬盘阵列中硬盘上电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电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