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扣压式金属软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25404.X | 申请日: | 2012-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1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F16L33/26 | 分类号: | F16L33/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214153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扣压 金属软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软管,特别涉及一种扣压式金属软管结构,属于金属软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现行传统组焊式金属软管各零件组成时,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特别在波纹管、网套、套环与接头芯的连接部位,通常要将波纹管、网套、套环先焊接在一起,再与过渡环焊接,然后过渡环再与接头芯组焊接,而且螺母与接头均为套接。这样三道次才能将3至4个零件连接为一体,造成在很小的一个区域或同一部位处多次焊接,使其零件产生过烧失碳现象。尤其是对于不锈钢网套由于失碳较多而强度下降,而且在使用中往往会出现网套在焊接端拉断脱落,使金属软管失去承压能力造成失效。且实际使用过程中金属软管伸缩或弯曲变形形成的交变应力,主要集中在不变形螺纹接头与有变形的软管相结合的焊缝处,交变应力的长期积累易导致该处焊缝产生裂纹泄漏或断裂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扣压式金属软管结构,消除了金属网套焊接方式及过烧问题和两端螺纹接头焊缝处抗交变应力强度不够的缺点。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扣压式金属软管结构,包括螺母、金属管软管和网套,其中所述的螺母直接扣压在接头的一端,接头另一端置入在网套内,且使网套通过套环直接扣压固定在接头上。
作为优选,所述套环内径表面与接头的外径表面的配合面为同一形状的配合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接头与套环的轴向配合端带有止推轴肩。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软管外设置一个弹簧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圆柱形,两端都与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扣压结构的金属管它是在带有弹簧护套的金属软管和接头部位处采用焊接形式外,在网套与接头固定配合处采用套环直接扣压结构,省去了网套的焊接,一方面,避免了过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在弹簧护套的保护下,金属软管两管端接头处不产生弯曲变形以及相应的交变能力,所以在较大程度上消除了金属软管工艺隐患,提高了耐压的强度,保证了金属软管的整体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所标序号说明如下:1-锁紧螺母,2-金属软管接头,3-套环,4-止推凸肩,5-网套,6-金属软管,7-弹簧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示,为一种扣压式金属软管结构,它包括螺母1、金属管软管6和网套5,其中所述的螺母1直接扣压在接头2的一端,接头另一端置入在网套5内,且使网套5通过套环3直接扣压固定在金属软管接头2上。套环3内径表面与金属软管接头2的外径表面,其两体的配合面为同一形状的配合表面。金属软管接头2与套环3的轴向配合端带有止推轴肩4。所述金属软管外设置一个弹簧护套7。所述弹簧护套7为圆柱形,两端都与金属软管接头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5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旋转LED灯头
- 下一篇:用于罩式炉内钢卷测温装置中热电偶的保护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