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批量测定土壤矿化势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5374.2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3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宏;刘青丽;张云贵;夏昊;孙健;谢安坤;王鹏;焦永鸽;谷海红;邬春芳;王懿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批量 测定 土壤 矿化势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批量测试矿化势的实验装置,属于实验室用试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间隙淋洗培养法是被广泛采用的土壤氮矿化势测定方法。该方法通过不断向培养的土壤样品中加入淋洗液,将土壤中已有的无机氮提取出来,之后采取控制水压的方式,将土壤含水量调节到最佳状态继续培养,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目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淋洗液多是通过实验员手持滴管加入,单次只能操作1-2个样品,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人力也是极大的浪费。给土壤氮矿化潜力的检测造成困扰,难以大范围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控制淋洗液流量,而且能方便地控制土壤含水量,还能实现一次测定多个样品的批量测试矿化势的实验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土样盛装容器、淋液盛装容器和抽滤装置,在淋液盛装容器与土样盛装容器之间连接液体导管,在液体导管上连接有流量控制器,土样盛装容器与抽滤装置之间通过抽液管连接。
所述的土样盛装容器和淋液盛装容器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土样盛装容器和淋液盛装容器分别放置在测试支架的样品放置层和淋洗器放置层上。抽液管由支管和总管构成,支管一端分别与土样盛装容器的漏液口连接,另一端均连接在总管上。
在抽滤装置上连接有真空表和压力控制阀门。
所述的土样盛装容器和淋液盛装容器的结构与注射器溶液盛装管结构相同,在试验中可以用注射器溶液盛装管替代。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淋液盛装容器与土样盛装容器之间连接带流量控制器的液体导管,这样就可很好的控制淋洗液流速及流量;将多个土样盛装容器和淋液盛装容器分别放置在测试支架的样品放置层和淋洗器放置层上,这样就可一次性测定多个样品,相对现有测试方式更加省时、省力、高效;土壤含水量的调节通过真空泵抽取,真空泵与抽滤装置连接,在抽滤装置上连接真空表和压力控制阀门,这样可以实现精准的含水率控制,可进一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抽液管由支管和总管连接构成,这样就可将多个土样盛装容器的排水用一套抽滤装置完成,这样可降低成本、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多个土样盛装容器1和淋液盛装容器2分别放置在测试支架的样品放置层6和淋洗器放置层7上,在淋液盛装容器2的出液口与土样盛装容器1的上端口之间连接液体导管4,在液体导管4上连接有流量控制器5;在实验室可以分别采用注射器溶液盛装管作为土样盛装容器1和淋液盛装容器2,带流量控制器5的液体导管4可以用截取的输液管替代。抽滤装置3由真空泵和密封容器构成,真空泵连接在密封容器上,同时在密封容器上连接有真空表、压力控制阀门和抽液管,抽液管由支管8和总管9构成,支管8一端分别与土样盛装容器1的漏液口连接,另一端均连接在总管9上,总管9与密封容器连接。
本例中抽滤装置的密封容器用两个盖橡皮塞的的抽滤瓶代替,两抽滤瓶之间用胶管连接,在每个抽滤瓶的塞子上开两个孔,图1中左侧抽滤瓶上的两孔分别连接真空泵10和真空表,右侧的抽滤瓶上的两孔分别连接总管9和气压控制开关11。
其具体过操作过程为:将用注射器制成的淋液盛装容器2与液体导管4(用输液管制成)相连接,将连接有液体导管4的淋液盛装容器2放置在测试支架的上层—淋洗器放置层7,下层1—样品放置层6放置装有培养样品的土样盛装容器1,在淋液盛装容器2中加入淋洗液后,打开流量控制器5,调整到合适的流速,进行样品的淋洗。淋洗完毕后将淋洗过的土样盛装容器1上端盖上橡皮塞密封,下部与抽液管的支管8连接,总管9的出水口与抽滤装置相接,连接完毕后进行抽真空,实现土壤含水量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5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