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4812.3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7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威;谢伟强;谢名流;苏志华;江新辉;廖东生;林志伟;苏宇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8 | 分类号: | B23D7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7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体 表面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除物体表面金属焊渣或毛刺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车顶水槽中的饰条定位钉是通过高温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水槽中,由于焊接电流过大,易于导致焊接金属熔解过多,从而在定位钉外露圆柱体表面粘附金属熔解物,俗称“焊渣异物”。
现有采用敲刮方式来去除“焊渣异物”,即用头部弯曲的螺丝刀直接敲打并刮削定位钉表面。此刮削方式容易造成定位钉偏斜、变形、折断以及车顶水槽表面油漆损伤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可快速去除 “焊渣异物”并同时修复圆柱体表面的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包括外表面设置螺纹的壳体、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的旋转部件、可活动地套装于壳体的调节环、分布于壳体口部且与壳体铰接的至少两把刮刀,所述壳体口部开有凹槽,刮刀穿过该凹槽与调节环内侧接触,所述刮刀设有刀口,所述刀口伸出于所述壳体。本实用新型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还可以在壳体内腔固定连接套筒,刮刀分布于套筒口部且与套筒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刀刀口为螺纹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刀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壳体口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还设有用于调整刮刀的微调装置,所述微调装置包括调整部件、调整杆、位于调整部件与调整杆之间的弹簧,调整部件一端与刮刀远离刀口一端外侧接触,调整部件另一端与弹簧一端固定连接,调整杆与壳体内壁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整杆包括螺纹柱、与螺纹柱一端固定连接的垫板、设置在螺纹柱另一端的螺帽、与螺纹柱通过螺纹连接的调整板,所述调整板的两端设置有凸块,壳体内壁对称地设有两个卡扣,调整板的凸块卡入壳体的卡扣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还设有手把,手把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刮刀数量为2个以上,最好为3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扭转旋转部件,调节环在旋转部件的带动下将刮刀刀口紧密贴合于圆柱体表面,转动壳体以刮削方式修复圆柱体表面。通过该修复装置在去除“焊渣异物”同时修整了圆柱体表面,且防止了圆柱体的偏斜、变形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调装置调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 2为旋转部件;
3为调节环; 4为刮刀;
5为定位轴; 6为微调装置;
7为手把; 11为凹槽;
12定位孔; 13为卡扣;
41为刀口; 42为通孔;
61为调整部件; 62为弹簧;
63为调整杆; 64为垫板;
65为螺纹柱; 66为调整板;
67为螺帽; 68为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刮刀数量为2个以上,最好为3个。本实用新型圆柱体表面修复装置采用周向均布3个刮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4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台式攻丝机
- 下一篇:一种不等齿套式精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