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500V输入-110V输出的降压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4484.7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0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男;陆飞;杨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500 输入 110 输出 降压 变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降压变换器,具体是一种1500V输入-110V输出的双半桥逆变直流降压电路。
背景技术
应用于电子设备和控制电路的110V低压直流电源是地铁机车低压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地铁动车高铁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低压直流电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要求也越来越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安全系数高、供电质量好、超高电压输入的低压电源符合高速列车的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500V输入-110V输出的双半桥逆变直流降压电路具体包括两个电压变换环节,一个是高压直流电输入-低压交流电输出环节,另一个是低压交流电输入-低压直流电输出环节。
为了完成高压直流电输入-低压交流电输出环节,可以采用单端正激电路和桥式逆变电路。单端正激电路将输入的高压直流电压斩波变换为高压脉冲电压,该电压送入降压变压器耦合至副边,电路结构简单,控制容易,成本较低,但是单个功率器件承受的电压等级较大,电源利用率较低;桥式逆变电路结构经典,控制方法成熟,功能齐全,性能高,但是其成本较高,输入电压等级较低,无法应用于高压大功率的场合。
经过对现有适合高压直流电压输入-低压直流电压输出应用场合的降压变换器技术的检索发现,“高压输入低压大电流输出模块电源的设计”(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第5期43卷)和“高压输入低压多路输出的两级式变换器”(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第1期第25卷)中描述的单相-单相交-直变换器的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输入电压低,功能和性能较差,很难应用于地铁机车等高压场合;中国专利号:02224999.0,专利名称:从高压线上获取能量的低压电源,描述的降压变换器采用了电流互感器和蓄电池,成本较高,且其拓扑和工作原理都极其复杂,应用难度非常高。
为了完成低压交流电压输入-低压直流电压输出,采用全波整流电路,电源利用率高,每个功率器件仅提供输出电流的一半,输出直流电流波幅小,供电质量高。
综上所述,现有的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电源的输入电压等级低,结构和控制比较复杂,而输入电压较高的电源成本高,拓扑比较复杂,输出电压稳定性较差,均不适用于地铁机车等高速和高压的场合。随着实践应用的扩大,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简便、成本低廉、输入电压等级高、供电质量高的降压变换器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1500V输入-110V输出的降压变换器,使其实现DC/DC变换,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简便、成本低廉、供电质量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级联的分压电路、开关电路和整流电路,分压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开关电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分压电路和开关电路两端分别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整流电路分为两部分分别独立处理,每个部分的前级为一个降压变压器,两端与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相连,中级为一个全波整流器,两端与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端相连,整流电路的后级为一个电容滤波电路,两个部分的滤波电路输出端并联,输入端分别连接全波整流器的输出端。
所述的分压电路为电容分压电路:四个电解电容依次串联,两端分别与输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其中第一与第二电容为一组,第三与第四电容为一组,将输入电压均分,这两部分电压独立使用,其中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连接点为第一节点O1,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连接点为第二节点O2,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连接点为第三节点O3;每个电容均并联一个均压电阻,第一至第四电阻分别为第一至第四电容均压;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串联,两端分别与输入电源正极和第二节点O2相连,为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均压;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串联,两端分别与第二节点O2和输入电源负极相连,为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均压。
所述的开关电路的结构为四个逆导开关串联,串联后两端分别与输入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其中第二逆导开关和第三逆导开关的连接点为第二节点O2,第一逆导开关和第二逆导开关的连接点为第四节点O4,第三逆导开关和第四逆导开关的连接点为第五节点O5;所述的逆导开关的门极接受PWM脉冲控制信号,并且第一逆导开关和第三逆导开关驱动信号相同,第二逆导开关和第四逆导开关驱动信号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44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