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处理反渗透浓水获得淡水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22795.X | 申请日: | 2012-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9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斌;高振海;马军;王济虎;石梅生;田涛;张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30016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反渗透 获得 淡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反渗透浓水获得淡水的设备。
背景技术
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缺水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节水和开辟新的“水源”、减少取水量,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简称RO)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原水在高于渗透压差的压力作用下,水份通过半透膜进入膜的低压侧,而原水中的盐份被阻挡在膜的高压侧,并随浓水排出,通过RO技术可以去除原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盐类和部分有机物。原水经过RO技术处理后,分为两部分:初级纯水和RO浓水。采用RO技术处理原水,原水的回收利用率,一般最高只能达到70%左右,仍有30%左右的RO浓水排放。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将大量的RO浓水排放或作为低端的冲洗地面、浇花用水等,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现有的RO浓水处理技术中,专利号为ZL200820168798.0、ZL200920105399.4、ZL200920037872.X、ZL201020589686.X,及申请号为200810224666.X、201010192131.6的文件披露了一些RO浓水处理方法,如加药阻垢、臭氧或其他氧化剂氧化降解等作为前级处理,最后用RO技术深度处理RO浓水。采用RO技术处理RO浓水所需的操作压力较高,导致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的问题,而且上述技术中处理的RO浓水含盐量大多未达到5000mg/L的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RO浓水获得淡水的设备,用以获得所需淡水,并降低RO浓水处理设备的投资及运行费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处理RO浓水获得淡水的设备,包括:
软水器,用于对RO浓水进行软化预处理;
过滤器,与所述软水器相连,用于对所述软水器软化预处理的所述RO浓水进行除颗粒杂质预处理,获得预处理产水;
增压泵,与所述过滤器相连,用于对所述预处理产水进行增压;
纳滤(Nanofiltration,简称NF)膜组件,与所述增压泵连接,用于对增压后的所述预处理产水进行除硬度、脱盐及除有机物处理,获得NF软水;
EDI膜堆,与所述NF膜组件连接,用于对所述NF软水进行脱盐处理,获得所需淡水。
如上所述的设备,其中,还包括:
极水水箱,与所述EDI膜堆连接,用于向所述EDI膜堆的极水室供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RO浓水获得淡水的设备,是NF处理工艺和EDI处理工艺集成的工艺设备,NF处理工艺操作压力较低,低操作压力意味着能耗低,同时,EDI工艺对NF处理工艺的产水进一步除盐,获得所需淡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理RO浓水获得淡水的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理RO浓水获得淡水的设备的处理RO浓水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理RO浓水获得淡水的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处理RO浓水获得淡水的设备的实施例,该设备包括软水器3,用于对RO浓水进行软化预处理;过滤器4,与软水器3相连,用于对软水器3软化预处理的RO浓水进行除颗粒杂质预处理,获得预处理产水;增压泵5,与过滤器4相连,用于对预处理产水进行增压;NF膜组件6,与增压泵5连接,用于对增压后的预处理产水进行除硬度、脱盐及除有机物处理,获得NF软水;EDI膜堆10,与NF膜组件7连接,用于对NF软水进行脱盐处理,获得所需淡水。
上述设备是NF处理工艺和EDI处理工艺集成的工艺设备,NF处理工艺操作压力较低,低操作压力意味着能耗低,同时,EDI工艺对NF处理工艺的产水进一步除盐,获得所需淡水。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还包括直流电源9,与EDI膜堆10连接,用于向EDI膜堆10供电。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还包括极水水箱12,与EDI膜堆10连接,用于向EDI膜堆10的极水室供水。
在实际应用中,极水水箱12的来水可以是EDI处理工艺的产水,采用EDI处理工艺的产水为极水水箱12供水,并经输送泵13将极水水箱12内的水输送至EDI膜堆10的极水室,这样可以降低EDI极水室电极反应的剧烈程度。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水源来为极水水箱12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27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罩式退火炉内钢卷测温装置的新型插条
- 下一篇:一种近视磁疗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