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仪器支撑脚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1280.8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4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肖锋;汤勇军;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器 支撑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脚组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仪器支撑脚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便携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仪器本身液晶显示部分存在一定的有效可视角度,所以在仪器的底部增加一种支撑结构,让使用者方便调节合适的可视角度,更利于观察显示数据,还可以避免仪器底部大面积贴合工作台,影响仪器内部散热效果。目前大都是通过将提手旋转至机器底部后用不同角度来调节或直接在机器底部安装4个固定的支撑脚垫来实现。用提手来调节的方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方便快捷因素,旋转提手需要使用者双手左右用力将提手限位柱拉出限位孔再旋转(用力使提手变形),操作费力费时,且拉出提手次数过多会影响提手的使用寿命。而直接安装支撑脚垫方式又失去视角可调的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方便、轻松的调节可视角度且不影响机器内部散热效果,有效保护整机外观,保证整机平衡,有效减震以及减少摩擦的一种仪器的支撑架组合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器支撑脚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本体、支撑脚、减震防滑脚垫,支撑脚和减震防滑脚垫位于仪器本体下部,仪器本体包括仪器本体后壳、仪器本体前面板,且支撑脚设置在仪器本体前面板的一侧,即位于仪器本体的底前部,减震防滑脚垫设置在仪器本体后壳的一侧,即位于仪器本体的低后部。
所述的支撑脚、减震防滑脚垫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个。
所述的仪器本体的底前部设置有支撑脚安装结构,支撑脚与支撑脚安装结构活动连接。
所述的仪器本体的低后部设置有减震防滑脚垫安装结构;减震防滑脚垫与减震防滑脚垫安装结构相连。
所述的减震防滑脚垫的外表面为圆弧形。
所述的支撑脚安装结构设有卡槽;支撑脚包括圆柱连接部分和台阶形连接部分,圆柱连接部分和台阶连接部分为一体;圆柱连接部分的两端插在卡槽内。
所述的减震防滑脚垫的安装面的两侧面设有插槽,减震防滑脚垫安装结构内部两侧设有插片;插片插在插槽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可以单手轻松立起和收纳支撑脚,
方便省力,支撑脚结构在生产装配时工艺简单,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且支撑脚体积较小,大大节约了原材料成本以及模具开发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支撑脚收纳时侧面图;
图2是支撑脚收纳时正面图;
图3是支撑脚收纳时斜视图;
图4是支撑脚站立时正面图;
图5是支撑脚站立时侧面图;
图6是支撑脚站立时斜视图;
图7是支撑脚安装图;
图8是减震防滑脚垫安装图;
图9是支撑脚安装好后底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 一种仪器支撑脚组合结构包括仪器本体5、支撑脚1、减震防滑脚垫2,支撑脚1和减震防滑脚垫2位于仪器本体5下部,仪器本体5包括仪器本体后壳3、仪器本体前面板4,且支撑脚1设置在仪器本体前面板4的一侧,即位于仪器本体5的底前部,减震防滑脚垫2设置在仪器本体后壳3的一侧,即位于仪器本体5的低后部。
支撑脚1、减震防滑脚垫2均未两个。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以上。
仪器本体5的底前部设置有支撑脚安装结构,支撑脚1与支撑脚安装结构6活动连接。
支撑脚安装结构6设有卡槽6-1;支撑脚1包括圆柱连接部分1-1和台阶形连接部分1-2,圆柱连接部分1-1和台阶连接部分1-2为一体;圆柱连接部分1-1的两端插在卡槽6-1内。
仪器本体5的低后部设置有减震防滑脚垫安装结构7,减震防滑脚垫2与减震防滑脚垫安装结构7相连,连接方式可以插接、卡接、粘接等。
减震防滑脚垫2的外表面2-2为圆弧形。
减震防滑脚垫2的安装面2-1的两侧面设有插槽2-3,减震防滑脚垫安装结构7内部两侧设有插片7-1;插片7-1插在插槽2-3内。
支撑脚1可以旋转一定角度以使仪器本体5站立于工作台上,使仪器本体5的显示部分以更合适的可视角度面对使用者。
减震防滑脚垫2支撑仪器本体5,防止因仪器与工作台面形成夹角或仪器受震动而向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1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