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B超探头持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9698.5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7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陈伟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8/00 | 分类号: | A61B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潘志龙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头 持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具,特别是公开一种B超探头持握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B超检查临床诊断中,每位超声医师每天平均检查百位患者左右,探头又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工具,目前全国各家医院使用的超声探头均为手持式,形状为“扁梭形”,医生手握该形状的探头时,因为没有固定着力点,在B超日常工作中,细微的手移动会造成B超图像的变形,故需要长期持握,致使操作者的手部长期处于肌肉紧张状态,现有的扁梭形超声探头不利于操作者手持固定与操作,并且影响到B超图像的观察及采集,延长了超声检查的时间。同时由于操作者的手指在扁梭形超声探头上不能有效着力,需全部依靠腕部力量来固定探头,会使操作者的手指、手腕、以及肘肩关节在长期工作受力条件下感到明显酸痛,甚至造成肌肉、肌腱损伤,成为超声医生及超声技师的职业身体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置放于超声探头上、有助于操作者用手指的多个部位操作B超探头、利于把持探头、减少探头的不自主脱滑及旋转几率、减轻超声医生的工作强度的B超探头持握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B超探头持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夹、持握球、夹持盘,所述持握球设于探头夹的上方,所述夹持盘通过连接杆与持握球的顶部相连;所述探头夹为探头夹具或探头卡套。
所述探头夹主体呈容器状,探头夹的底部或侧面开口形成探头卡套。
所述连接杆的高度为1.5~3cm。
所述持握球上设有手指凹槽。
所述夹持盘的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圆角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B超探头不易握持、固定的缺点。不论探头的外形如何,加上探头保护装置后,操作者就能找到舒适的着力点,避免因探头旋转导、滑脱导致超声图像漂移。同时全面调动五指用力,配合腕部力量共同固定探头获得满意图像,能减少操作者的手部、腕部及肘部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探头夹;2、持握球;3、夹持盘;4、连接杆;5、手指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探头夹1、持握球2、夹持盘3,所述持握球2设于探头夹1的上方,所述夹持盘3通过连接杆4与持握球2的顶部相连;所述探头夹1为带有弹性的探头夹具或探头卡套。所述探头夹1为探头卡套时主体呈容器状,探头夹1的底部或侧面开口形成探头卡套。所述连接杆4的高度为1.5~3cm。所述持握球2上设有手指凹槽5。所述夹持盘3的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圆角矩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探头的尾部卡嵌入探头夹1中,手掌握住持握球2,使连接杆4位于手指的指缝之间,这样夹持盘3便位于手背处,五指落于手指凹槽5中。操作探头时一方面要用力将探头压紧,贴服患者皮肤,一方面需要轻轻浮贴患者皮肤,这样依靠手背与夹持盘3的相互作用力就能完成此动作,解除了手指的用力抓紧,使操作者手部肌肉保持松弛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96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割吻合器的座架
- 下一篇:一种CR/DR综合检测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