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温稀油润滑站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8939.4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6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敏;叶成良;叶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流遍机械润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N39/00;F16N39/02;F16N39/04;F16N39/06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陈乾康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润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属于润滑技术领域的功能部件。
背景技术
在稀油闭式集中润滑循环系统中,注入各润滑点的稀油,在完成润滑后,均需循环回油返回油箱,经净化后由润滑泵吸入,通过分配器重新注入润滑部位。在润滑过程中,运动副所产生大量摩擦热量由润滑油带走,使其回油温度升高,润滑油粘度下降,甚至过高油温会引起油质恶化。而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在初始运行阶段,过低油温使油粘度过高,润滑泵无法吸入足够油量,运动副之间也难以建立正常油膜而影响润滑。对于精密加工设备,油温变化还会引起主轴热变形而影响加工精度。因此,在不少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中采用恒温稀油润滑站,在润滑站内配置油液冷却和加热装置,以使油温控制在恒定范围。目前,采用以压缩制冷原理的油冷却机较为普遍,其配置的公知技术方案,均仿照液压系统中液压站的配置方式,采用循环式油冷却机,以辅助泵对润滑站油箱内吸油区的全部油液进行循环冷却,电加热装置也按此方式配置,以达到控制油温的目的。以上技术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润滑系统毕竟与液压系统不同,稀油润滑站的润滑泵流量一般仅每分钟几升,甚至更小,而其油箱容量按其使用和结构上的要求,往往在数百升以上,远大于同等液压泵的流量规格的液压站油箱的容量配置。在润滑站的油箱中,吸油区油液容量一般占油箱容量二分之一以上,而实际由润滑泵吸入参与润滑的油量极少。因此,采用对吸油区全部油液进行循环冷却或加热,以达到调节油温方法不仅能源消耗大,温度调节时间长,而且配套油冷机结构复杂,成本高,还需要在润滑站和油冷机之间配装进出油管道,占地面积大,使用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包括设有吸油滤油器的泵装置部件、电加热部件、设有冷却盘管的浸入式油冷机以及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有回油净化区、预冷区、冷却区以及吸油区,所述冷却区与吸油区之间设有带缺口的第一隔板,所述冷却区及吸油区与预冷区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预冷区与回油净化区之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的电加热部件位于吸油区中,所述浸入式油冷机的冷却盘管浸在冷却区的油液中,所述冷却区前部通过第二隔板前部的第一流道与预冷区连通,其后部通过第一隔板的缺口与吸油区连通,所述预冷区后部通过第三隔板后部的第二流道与回油净化区连通,所述第一隔板靠近箱体底部一侧处设有冷却后回油的出油口,所述泵装置部件的吸油滤油器(2.1)位于出油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上述对局部小区域油温控制的技术方案,可有效降低温度调节所需的能耗,缩短温度调节时间,并降低配套设备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B局部剖视图。
图面说明:1.浸入式油冷机,1.1.浸入式油冷机的冷却盘管,[0012]2.泵装置部件,2.1. 吸油滤油器,3.电加热部件,4.箱体,5.控制回路部件,6.吸油区,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第三隔板,10.回油净化区,11.预冷区,12.冷却区,13.第一流道,14.第二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种恒温稀油润滑站,包括设有吸油滤油器2.1的泵装置部件2、电加热部件3、设有冷却盘管1.1的浸入式油冷机1以及箱体4,箱体4内设有回油净化区10、预冷区11、冷却区12以及吸油区6。冷却区12与吸油区6之间设有带缺口的第一隔板7,冷却区12及吸油区6与预冷区11之间设有第二隔板8,预冷区11与回油净化区10之间设有第三隔板9;电加热部件3位于吸油区6中,浸入式油冷机为外购标准产品,安装在箱体上面,其下部冷却盘管1.1浸入在冷却区油液中;冷却区12前部通过第二隔板前部的第一流道13与预冷区11连通,其后部通过第一隔板7的缺口与吸油区6连通,预冷区11后部通过第三隔板9后部的第二流道14与回油净化区10连通,所述第一隔板7靠近箱体底部一侧处设有冷却后回油的出油口15,可使回油与浸入式油冷机下部的冷却盘管1.1充分接触,提高换热效果,泵装置部件的吸油滤油器2.1位于出油口处,以最近距离直接从冷却区吸入油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流遍机械润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流遍机械润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89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厚壁小口径方管
- 下一篇:智能高清网络球形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