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8537.4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6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昌才;王剑;代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58 | 分类号: | F16D13/58;F16D13/6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从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柴油微车的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内的噪音非常关注,关于这方面的售后投诉率较高。根据目前的JD-power调研报告表明,用户对车辆的NVH(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Harshness-声振粗糙度)性能的关注度已经排在第一位。
目前,引起怠速汽车室内噪音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发动机的抖动,现今解决此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运用双质量飞轮和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中减振弹簧。但鉴于成本和布置空间的问题,运用双质量飞轮减振在柴油微车上并不适用;因此主要通过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中减振弹簧减振,改善怠速时车内噪音环境,但现有的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通过多组圆柱弹簧减振,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导致减振角度小,减振效果差,且单级预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减振效果差,降低车内噪音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其目的是大幅衰减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振动,降低车内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包括摩擦片、波形片、盘毂、从动盘、减振盘,所述的波形片设在两摩擦片中间,所述的从动盘设在盘毂上,所述的摩擦片和 波形片设在从动盘上,在盘毂和从动盘以及减振盘之间设有减振弹簧,所述的盘毂中设有预减振弹簧,所述的减振弹簧内设有内减振弹簧。
所述的减振弹簧包括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第一减振弹簧的刚度小于第二减振弹簧的刚度,所述的内减振弹簧设在第一减振弹簧中。
所述的盘毂与减振盘之间还设有碟簧。
所述的碟簧与盘毂之间设有预减振阻尼垫片。
所述的盘毂和减振盘之间还设有垫片和阻尼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各个弹簧使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形成四级减振,使怠速时由发动机产生的转速波动得到大幅度衰减,怠速减振效果明显,使怠速时室内噪音降低,明显改善了车内噪音环境,提高车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构造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动盘总成扭转减振特性曲线图。
图4为现有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转速波动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从动盘总成转速波动图。
图中:1.摩擦片、2.波形片、3.盘毂盘、4.从动盘、5.减振盘、6.第一减振弹簧、7.内减振弹簧、8.碟簧、9.预减振阻尼垫片、10.预减振弹簧、11.阻尼垫片、12.垫片、13.阻尼片、14.双头铆钉、15.摩擦片铆钉、16.盘毂芯、17.第二减振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包括摩擦片1、波形片2、盘毂、从动盘4、减振盘5,盘毂包括与转轴配合的盘毂芯16和外圆周的盘毂盘3,波形片2设在两摩擦片1中间,两摩擦片1通过摩擦片铆钉15固定连接。从动盘4设在盘毂上,摩擦片1和波形片2设在从动盘4上,从动盘4、摩擦片1、减振盘5以及盘毂的盘毂盘3之间通过双头铆钉14连接固定在一起。在盘毂盘3和从动盘4以及减振盘5之间设有减振弹簧,减振弹簧包括第一减振弹簧6和第二减振弹簧17,第一减振弹簧6和第二减振弹簧17均为两个,十字交叉对称布置。第一减振弹簧6的刚度小于第二减振弹簧17的刚度,实现两级主减振,降低噪音。
为了有效衰减怠速时发动机的转速波动,降低怠速噪音,提升NVH性能,在盘毂中设有四个预减振弹簧10,预减振弹簧10与从动盘4之间设有阻尼垫片11;第一减振弹簧6内设有内减振弹簧7。预减振弹簧10和内减振弹簧7的刚度不同,通过预减振弹簧和内减振弹簧实现两级预减振,降低噪音。即实现四级减振,大幅衰减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转速波动。
第一减振弹簧的刚度小于第二减振弹簧的刚度,实现两级主减振同时,还可使预减振和主减振过渡均匀。
为了提高减振阻尼,提升减振效果,在盘毂与减振盘5之间设有碟簧8。进一步的,在碟簧8与盘毂之间设有预减振阻尼垫片9,在盘毂和减振盘5之间还设有垫片12和阻尼片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85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倍半硅氧烷杂化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