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钢绳气动通径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8266.2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1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全;胡三恩;张永红;谯正武;刘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3/08 | 分类号: | G01B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张亚军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气动 通径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对石油套管、石油油管、普通钢管等管子内径或直线度的一种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所有按标准规定要做通径试验的钢管或石油套管、石油油管等,大多采用机械式人工通径或气动式人工通径。机械式通径也有几种,如纯粹人工的手握通径棒通径和机械驱动通径棒的机械式通径。
纯粹人工的手握通径棒通径效率很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只是适宜于产品抽检的生产中。机械驱动通径棒的机械式通径由于其需要和钢管相当长度的通径杆,设备占地面积大,检测钢管的管径范围只能是小管径钢管。
气动式人工通径方法是:人工捡起由皮带输送机送回来的通径棒,将通径棒人工放入待通径的石油套管、石油油管一端,人工将吹气头对准并紧紧压在待试钢管或油套管的这端,开动吹气阀,将通径棒吹出要试石油套管、石油油管;在另一端,设置有通径挡架,可以挡住吹出钢管的通径棒,通径棒下落进入皮带输送机,由皮带输送机送回钢管吹气端,如此反复循环就完成了钢管的通径检测。这种气动输送机设备简陋,效率低下,皮带容易被通径棒砸坏,使用寿命短,工人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型钢绳气动通径机,以解决传统的气动通径机及输送机设备简陋,效率低下,皮带容易被通径棒砸坏,使用寿命短,工人劳动强度大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钢绳气动通径机,至少包括接收缓冲缸1、自动卷绳机2、钢绳3、液压缸4、通径棒5、导向杆6、支腿7、横梁10、前发射枪11、支撑装置12、压紧装置13、接收腔15和丝杠传动装置16;钢绳3一端与前发射枪11内的通径棒5联接,另一端与自动卷绳机2相联接;接收缓冲缸1与发射枪11相联接,发射枪11通过导向杆6与控制其来回移动的液压缸4联接,导向杆6和液压缸4安装在通过支腿7固定的横梁10上;接收腔15滑动固定在后支座上,其中心线和发射枪11的中心线上一致,与驱动其来回移动的丝杠传动装置16联接;有效的支撑待通径钢管的就位。保证钢管中心线与发射枪11中心线一致的调芯支撑装置12的上部,设有固定在横梁10上供钢管就位后的压紧装置13;前发射枪11与储气罐通过电磁阀连接。
自动卷绳机2固定于发射枪11上,缓冲缸1跨越自动卷绳机2,位于自动卷绳机2两侧,由前缓冲板相联接为一整体结构,钢丝绳3穿过缓冲缸1的前缓冲板中心开孔。
接收腔15内安装有发送接收成功信号的光电检测装置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通径棒由气力吹出,由钢绳在卷绳机的作用下收回;
2.这种钢绳式气动通径机及通径方法,集成了气动式人工通径机和机械式通径机的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也适应于大管径范围;
3.提高了通径效率,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
4.减少了芯棒的损坏几率,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关于前发射枪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参见图1、2所示的钢绳式气动通径机的各个部件的相对安装位置图。
至少包括接收缓冲缸1、自动卷绳机2、钢绳3、液压缸4、通径棒5、导向杆6、支腿7、横梁10、前发射枪11、支撑装置12、压紧装置13、光电检测装置14、接收腔15和丝杠传动装置16。其中钢绳3一端与通径棒5联接,另一端与自动卷绳机2相联接,并且穿过缓冲缸1的前缓冲板,前缓冲板中心开孔便于钢绳通过。缓冲缸1与发射枪11相联接,发射枪11通过导向杆由液压缸4来回移动。接收腔15固定在后支座上,通过丝杠传动装置16来回移动。
自动卷绳机2固定于发射枪11上,缓冲缸1跨越自动卷绳机2,位于自动卷绳机2两侧,为一整体结构,由前缓冲板相联接。前发射枪11内安装有通径棒5回收光电检测开关,用以判断通径棒5是否回收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8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床垫
- 下一篇:光纤传输的4GLTE有源多入多出分布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