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弹性的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8082.6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5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秉芳;何刘丽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秉芳;何刘丽珠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弹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使用者于行走时脚部所受冲击力量,并兼顾穿着舒适性的具有弹性的鞋。
背景技术
据一些研究显示,人们于行走时,脚部所承受力量可高达人体重量的两倍,步行在人们日常活动所占的比例较大,产生脚部酸痛等症状情形并非少见,因此鞋子的设计除了造型之外,相关行业者莫不针对鞋子的穿着舒适性钻研改良,以希望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为了分散脚部之承载重量,常见作法是在鞋内中底设置一软质材料层、空气缓冲层,或是增加鞋底的厚度,以达到降低脚部所受冲击力量。
然而,前述增加软质材料的作法在持续使用后易产生弹性疲乏的现象,大幅减损其吸收冲击力量的功能,而增加鞋底的厚度,则因鞋底本身具有一定硬度,虽能降低脚部所受冲击力量,但使用者穿着时,容易产生不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使用者于行走时脚部所受冲击力量,并兼顾穿着舒适性的具有弹性的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鞋,包括鞋体及大底,所述大底的顶面与所述鞋体的底面结合,所述大底的底面设有若干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截面与所述大底的底面形成锐角。。
较佳地,还包括中底,所述中底夹置于鞋体的底面以及大底的顶面之间。
较佳地,所述缓冲件的截面包括连结呈“く”形的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
较佳地,所述缓冲件的截面呈弧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缓冲件的截面呈“S”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大底的底面设有若干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截面与大底的底面形成锐角θ,利用本实用新型不但能降低使用者于步行时所受冲击力量,以避免造成脚部伤害,且能有效兼顾穿着舒适性,极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缓冲件为弧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缓冲件为“S”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A~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弹性的鞋1,包括鞋体2以及大底3,所述大底3的顶面与所述鞋体2的底面结合,所述大底3的底面设有若干缓冲件31,所述缓冲件31的截面与大底3的底面形成锐角θ。
实施时,所述缓冲件31为细长状片体,而缓冲件31的顶面呈直条状(如图2所示),所述缓冲件31的顶面与所述大底3的底面结合,而所述缓冲件31的截面则与所述大底3的底面形成锐角θ。所述缓冲件31的顶面与所述大底3的底面结合处亦可呈弧形或其它形状,并分布在所述大底3的底面上。于其它情形,具有弹性的鞋1亦可包括夹置于所述鞋体2的底面以及所述大底3的顶面之间的中底4(如图1B所示)。
由此,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踩踏到地面时,所述缓冲件31的底部与地面接触而使所述缓冲件31压缩让θ角变小,如此一来,即能吸收使用者踩踏到地面的力量,而当使用者的脚部离开地面时,则可藉由所述缓冲件31回复原状所产生的弹力,让使用者更轻松的前进。
如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缓冲件31包括第一弯折部311以及第二弯折部312,所述第一弯折部311的顶端与所述大底3的底面形成锐角θ,而所述第二弯折部312与所述第一弯折部311连结,使截面呈“く”形结构。
另,所述缓冲件31的截面亦可如5、6图所示,分别为弧形、“S”形或其它曲线形,同样可以藉由所述缓冲件31弯折以及回复的作用,达到缓冲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大底的底面设有若干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截面与大底的底面形成锐角θ,利用本实用新型不但能降低使用者于步行时所受冲击力量,以避免造成脚部伤害,且能有效兼顾穿着舒适性,极具实用价值。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秉芳;何刘丽珠,未经李秉芳;何刘丽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8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