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7467.0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2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善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善骏 |
主分类号: | E04C3/00 | 分类号: | E04C3/00;E04C3/2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1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索支韧 混凝土 钢结构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和建材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配置建筑结构和道路、河流立交通道结构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方案,适用于构筑在建筑物上承受和传递荷载,特别适用于解决较大跨度的建筑结构和立交通道结构等。
背景技术:由于本发明人在先发明的各种维护、结构、建筑部件、材料等需要采用更合理的结构形式用到一般建筑系统中和本发明人在先发明的一些建筑系统上,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钢材,合理给普通建筑系统配置更理想的结构形式,有必要发明这种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其中的完全钢结构部分一般采用型钢、钢板,热扎、冷弯或焊接等方式组合制造,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开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在建筑物的钢结构系统中,常用的工字型、H型钢梁因其承载强度高、刚度大、抗震性好、施工方便等,在建筑物结构体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完全钢结构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弹塑性变形和失稳,抗拉能力与抗压能力的组合不能理想匹配,并能造成一些钢结构件的变形和产生应力,完全钢结构的防蚀、耐火性能也相对较差,从变形、受力和材料利用方面的合理性考虑,以及完全钢结构易发生侧向失稳和局部失稳,导致钢结构承载力的削弱和降低,都有必要对以完全钢结构为主体的钢结构件再行合理组合或适当处理。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和建材领域,是一种主要用于配置建筑结构和道路、河流立交通道结构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方案,适用于构筑在建筑物上承受和传递荷载,特别适用于解决较大跨度的建筑结构和立交通道结构等,并能兼容配置本发明人在先发明的一些建筑系统,能节约和合理利用钢材,合理克服一些完全钢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容易造成的失稳,材料抗拉能力与抗压能力组合 不匹配导致的完全钢结构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是在外包型钢1内全部或局部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在外包型钢1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内还可以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型芯或加劲型芯3直径大小的选择使用,可以是外包型钢1能填充型芯或加劲型芯3时的最大直径到趋向于零之间的一些数值;腹杆件4用一些适当的连接节点连接在索支型材6和外包型钢1上;索支件5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或/和受拉腹杆件4内,也包括布置在受剪区采用的腹杆件4抵抗剪力的杆件内,索支件5优先用金属索或筋制成;外包型钢1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主要是一种能和钢结构部件用的材料的受力特性能较好匹配的混凝土,采用选择试配的办法获取这个辅助材料;在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内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一般也采用金属或非金属型材制作,型芯或加劲型芯3根据需要采用、选择大小或取消;腹杆件4连接在索支型材6和外包型钢1上的连接节点,一般是采用焊接或螺栓方式连接;索支件5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主要是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和易于和腹杆件4的连接,索支型材6一般采用金属型材制作;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的各零件、部件可以分解制造,组合成型,各主要组件、部件、零件数量、用材、形状、采用的工艺、连接安装方式等不做限定,外包型钢1、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型芯或加劲型芯3、腹杆件4、索支件5、索支型材6、连接节点等组成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时的使用数量、用材、形状、采用的工艺、连接安装方式等不做限定,在组成多向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或单支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时可以反复多方式灵活应用,在保证结构功能的前提下各组件、部件、零件形状、零部件的工艺、形状、零部件间的工作和安装方式、距离、所用材料等不做限定,其它必需要配套的辅助配件等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由于是采用在外包型钢1内灌注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在外包型钢1内灌注的 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内还可以布置型芯或加劲型芯3,型芯或加劲型芯3直径的选择使用可以由能填充最大直径的型芯或加劲型芯3到趋向于零,腹杆件4用一些适当的连接节点连接在索支型材6和外包型钢1上,索支件5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或/和受拉腹杆件4内,也包括受剪区采用腹杆件4抵抗剪力的杆件内;所以组成的索支韧混凝土钢结构件可以用较少的钢材获取较大结构跨度的建筑物,能节约和合理利用钢材,由于外包型钢1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的承压能力较好,其承载截面被增大后不易失稳;索支件5承拉能力较强,被布置在索支型材6内或/和受拉腹杆件4内,也包括受剪区采用腹杆件4抵抗剪力的杆件内再和外包型钢1及其内灌注的韧混凝土或配筋韧混凝土2共同组合成这种组合的钢结构件,能合理克服一些弹塑性变形容易造成的失稳,和完全钢结构材料抗拉能力与抗压能力组合不匹配导致的钢结构的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善骏,未经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善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7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自动跟踪系统及带跟踪聚光的太阳能吸附制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