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平防倒流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5911.5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4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学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2 | 分类号: | E03F5/042;E03F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倒流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防倒流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地漏的防倒流装置为垂直的沉水弯在使用点较低时不方便安装,安装在地下更换或维修极其不便。长期使用会出现沉水弯截留污物过多,阻塞,臭气和污水反灌入室内,清理困难,对室内居住环境和家具都有污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防止下水管倒灌的装置,当排水管因管内下水道有压力倒流时,污水逆流入水箱在进水孔处冲击膜片,膜片在逆流污水的作用下会挡住进水孔,逆流污水被截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平防倒流排水装置,包括水箱,水箱内设置有将其内腔隔离成左右两部分的过滤网,其中,水箱的右内腔中设置有与水箱前后侧壁和底壁均密封连接的挡水板,挡水板的上端与水箱的顶板之间间隔形成过水通道,水箱的左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孔,挡水板右侧的腔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孔,污水从进水孔进入水箱并依次经过挡水板、过滤网后从排水孔排出。
进一步,所述进水孔的内端盖装有膜片,该膜片的上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所述进水孔的上部,污水的进水压能够冲开膜片正常进水,污水倒流时膜片能够盖装密封所述进水孔来防止倒流。
进一步,所述水箱上部盖装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水平防倒流排水水箱安装容易、使用简单、维修方便,污水进入水箱后,杂质会被滤网拦截防止堵塞排水管,当排水管因管内下水道有压力倒流时,膜片在逆流污水的作用下会挡住进水孔,从而阻止液体倒流,有效防止污水倒灌室内。倒灌水流压力越大则进水孔堵塞越严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箱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发明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水平防倒流排水装置,包括水箱1,水箱1上部盖装有密封盖7。水箱1内设置有过滤网2和挡水板5,过滤网2将水箱内腔隔离成左内腔8和右内腔9,,其中,挡水板5设置在右内腔9中,挡水板5的侧边有与水箱1前后侧壁和底壁均密封连接,挡水板5的上端与密封盖7之间间隔形成过水通道10。水箱的左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孔6,挡水板5右侧的腔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孔3,污水从进水孔3进入水箱1并依次经过挡水板5上方的过水通道10、过滤网2后从排水孔6排出。为防止污水倒流,进水孔3的内端盖装有膜片4,膜片4的上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进水孔3的上部,污水的进水压能够冲开膜片4正常进水,当污水倒流时,返回的水流可将膜片4密封盖装在进水孔3上,从而防止倒流。
工作时,具有一定速度的污水通过进水孔3,冲开膜片4进入水箱1内,随着污水不断流入,将从过水通道10漫过挡水板5,冲过过滤网2后通过排水孔6排出,过滤网2会有效拦截污水中的杂质,以防堵住排水孔6。当排水孔6因排水管下水道有压力倒流时,污水逆流入水箱1,反冲过滤网2和挡水板5,逆流的污水在进水孔3处冲击膜片4,膜片4在逆流污水的作用下会挡住进水孔3,逆流污水被截停,有效防止污水倒灌入室内。逆流污水水压越大则膜片4密封进水孔3越严密。定期打开水箱1上部的密封盖7,清洁过滤网2上截留的杂质,有利于水平防倒流排水装置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5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