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动轴用支承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15451.6 | 申请日: | 2012-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5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洪;陶云峰;刘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F16C33/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陈磊 |
| 地址: | 213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轴 支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传动机构中所使用的支承部件,特别是涉及机械传动机构中的传动轴在直线运动或者旋转运动时所使用的支承套。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传动轴在直线运动或者旋转运动时所使用的支承套,通常采用的是整体铜合金材质的圆筒形的筒体,即铜套,例如缝编机的支座体输出轴所使用的支承套,其采用的是整体锡青铜的铜套结构。这种支承套在工作时,虽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磨性能,但由于铜的热形变系数过高,使得支承套在摩擦过程中因发热而引起的热变形过大,导致传动轴在直线运动或者旋转运动等高速高负载运转过程中常常与支承套相互咬死,从而使传动轴停止转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磨性能,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支承套的热变形,从而避免传动轴与支承套相互咬死的传动轴用支承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传动轴用支承套,包括一个呈圆筒形的筒体,所述的筒体为钢质筒体,在该钢质筒体的内孔壁面上还涂覆有铜合金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铜合金层的厚度在0.6~0.8毫米之间。
所述的铜合金层的厚度优选为0.7毫米,所述的铜合金优选为锡青铜合金。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该支承套的筒体的内孔壁面上涂覆有铜合金层,因而这种支承套在工作时,铜合金层与传动轴滑动配合或者转动配合,而铜合金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磨性能,从而能延长传动轴的使用寿命;又由于该支承套的筒体为钢质筒体,而钢的热形变系数较小,因此能有效降低支承套的热变形,使支承套在摩擦过程中因发热而引起的热变形量较小,从而避免了传动轴与支承套相互咬死。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用支承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传动轴用支承套,包括一个呈圆筒形的筒体1,所述的筒体1为钢质筒体,在该钢质筒体的内孔壁面上还涂覆有铜合金层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铜合金层2的厚度在0.6~0.8毫米之间。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合来确定铜合金层2的厚度,例如厚度取为1毫米或1.5毫米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铜合金层2的厚度优选为0.7毫米,所述的铜合金优选为锡青铜合金,该铜合金也可选为其它铜合金,例如铝青铜、铍青铜合金等。
在加工时,可在钢质筒体1的内孔壁面上使用喷涂工艺,在内孔壁面上喷涂1毫米厚的铜合金层2,然后加工内表面的尺寸,保证在加工后铜合金层2的厚度保持在0.6~0.8毫米之间,加工完成后再进行与传动轴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采用钢质筒体与铜合金层的结合构成的双金属支承套取代了原来的全铜的铜套,在传动轴高速旋转或高速直线往复运动时,有效降低了支承套的热变形,避免了传动轴与支承套的相互咬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54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自动化装配的定位移动轨道装置
- 下一篇:密封式满装圆柱滚子轴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