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载机铲斗斗体板的下料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4582.2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葛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亚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00 | 分类号: | E02F9/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2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载 机铲斗斗体板 下料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载机铲斗斗体板的下料件。
背景技术
装载机的铲斗的主体是斗体板,斗体板是形成铲斗的最大的部件,目前的斗体板是由一整块下料件形成,现在的工程机械上的铲斗因为客户的需求等原因,型号越来越大,因此相应的斗体板的尺寸也越来越大,铲斗的斗体板制造通常是采用以下程序,首先经过专业人员使用套料软件将铲斗斗体板的电子图形转换为数控设备所使用的程序,然后数控切割设备使用此程序将斗体板从钢板上切割下料,形成所需形状的板材,最后切割后的斗体板平板经过折弯、卷弯工序成为了铲斗上使用的斗体板,斗体板的切割下料是将钢板放置到切割平台上进行的切割,铲斗越大,斗体板下料所使用的钢板就越大,但是数控切割设备的平台大小是一定的,如果使用的钢板越大,切割下料的效率以及钢材利用率就会降低,从而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载机铲斗斗体板的下料件,它的制造简单,而且能提高制造时钢板的利用率,以及下料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载机铲斗斗体板的下料件,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下料件和第二下料件,所述第二下料件为矩形,所述第二下料件的其中一长边侧设有与所述第一下料件连接的上连接部,所述第一下料件设有与所述第二下料件的上连接部相配合的下连接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下料件形状为设有两个倒角的矩形,所述两个倒角设于矩形同一长边上,所述第一下料件的下连接部设于未设有倒角的长边侧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下料件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下料件的面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斗体板由一整块块下料件形成改进为第一下料件和第二下料件连接形成,因此第一下料件和第二下料件的面积均比一整块下料件小很多,这样可以既可以简化下料的工艺,提高效率,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下料的钢板,减少废料的产生,降低成本,而且第二下料件板为矩形,只有四条边,切割的程序简单。
由于所述第一下料件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下料件的面积,因为第二下料件为矩形,切割的程序简单,第一下料件的形状通常复杂一些,切割程序复杂,第一下料件的面积较小,可以方便切割,提高切割效率,同时形成的废料也少,板材的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下料件的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下料件的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下料件和第二下料件加工后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下料件;11,下连接部;2,第二下料件;21,上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装载机铲斗斗体板的下料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下料件1和第二下料件2,通过钢板对第二下料件2下料后,所述第二下料件2为矩形,所述第二下料件2的其中一长边侧设有与所述第一下料件1连接的上连接部21,所述第一下料件1设有与所述第二下料件2的上连接部21相配合的下连接部11,通过钢板对第一下料件1下料后,所述第一下料件1形状为设有两个倒角的矩形,所述两个倒角设于矩形同一长边上,所述第一下料件1的下连接部11设于未设有倒角的长边侧上,所述第一下料件1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下料件2的面积。
制造斗体板时,如图3所示,将下好料的第一下料件1和第二下料件2经过折弯、弯曲,形成构成斗体板所需要的形状,将上连接部21和下连接部11焊接起来形成斗体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亚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亚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45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折单元幕墙系统
- 下一篇:便携式警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