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按键阵列输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3954.X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2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戚林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本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按键 阵列 输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按键阵列输入装置,特别是用于如遥控器等小型控制设备的按键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按键输入装置采用阵列结构,包括控制芯片,设置在控制芯片的多个输出端口和多个输入端口之间的按键阵列。参见附图1所示,该按键输入装置中,控制芯片的两个输出端口O1、O2与三个输入端口I1、I2、I3之间设有2×3的按键阵列,当控制芯片给某个输出端口一个信号时,通过软件扫描,去判断输入端口有没有得到对应的信号,比如当给O1口一个信号时,软件去扫描所有的输入端口(I1,I2,I3),当发现I1口有信号,则说明K2闭合,当I2获得信号,则说明K4闭合,当I3获得信号,则说明K6闭合,再让控制芯片发出闭合按键所对应的控制信号,这样一个按键就需要一个输出和一个输入端口,当遥控器的按键很多时,简单的控制芯片就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使用输入输出端口较多的控制芯片,甚至要使用多个控制芯片才能实现。
在遥控器或其它控制器中,由于体积和成本的原因,限制了控制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口的数量;但另一方面,遥控器上的按键的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了各种双面设置按键的遥控器。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按键阵列输入装置,使得可以用较少的输入、输出端口的控制芯片实现更多的按键的输入,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阵列输入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在不增加输入、输出端口的前提下,增加可扫描按键的数量。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按键阵列输入装置,包括控制芯片和按键,所述控制芯片具有多个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所述按键的开关分别连接在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之间,每个按键的开关的一端连接到一个输出端口上,另一端连接到输入端口上,其中至少部分按键的开关一个开关同时并联到至少2个输入端口上,不同的开关连接的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的组合不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不同的按键开关分别连接至1个、2个、3个或更多个输入端口上,当给某输出端口一个信号时,通过软件扫描去判断有哪几个输入端口同时获得信号,从而确定是哪个按键被触发。每个按键不再局限于一个输出端口对应一个输入端口,而是可以一个输出端口多个输入端口来共同决定一个按键。
假设有m个输出口和n个输入口,在现有技术中,排列成m乘n的矩阵,即最多可以设计出m乘n个按键;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输出对应于一个输入有种组合,一个输出对应于2个输入时,有 种组合,以此类推,一个输出对应n个输入时有种组合,所以m个输出最多可以设计出m×(++…+)个按键。
考虑到按键设计的难度,优选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按键的开关一个开关同时并联到2~4个输入端口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一个按键的开关对应连接到控制芯片的多个输入端口,使得同样多的输入、输出端口的芯片可以识别更多的按键,由此降低了对按键控制芯片的要求,特别是用于按键较多的双面遥控器时,不需要设置两个控制芯片,降低了遥控器的成本,也有利于缩小遥控器的体积。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普通按键阵列中,对其中需要用双键或多键来实现的特殊功能,设置一个同时连接到原来的双键或多键分别连接的输入端口的按键来代替,从而方便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按键阵列输入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按键阵列输入装置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按键焊盘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按键焊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按键阵列输入装置,包括控制芯片和按键,所述控制芯片具有多个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所述按键的开关分别连接在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之间,每个按键的开关的一端连接到一个输出端口上,另一端连接到输入端口上,其中至少部分按键的开关一个开关同时并联到2~4个输入端口上,不同的开关连接的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的组合不同。
参见图2所示,以2个输出端口和3个输入端口为例,对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本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本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39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窝石材板
- 下一篇:自动扶梯和楼板夹角处的防夹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