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3885.2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8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陆俊娟;陈守辉;郑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新比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8C17/02;H02N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节能型 楼宇 网络化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楼宇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楼宇是耗能占整个建筑物耗能的较大部分,现有的楼宇用电主要是使用国家电网的电,而在楼宇人离开时,往往空调、电脑、电灯、微波炉等用电设备还在开启中,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阵列板、逆变器、第一开关系统、楼宇网络系统、第二开关系统、电网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太阳能光伏阵列板位于楼宇外部,所述逆变器与太阳能光伏阵列板相连,所述逆变器通过第一开关系统、第二开关系统分别于楼宇网络系统以及电网系统相连,所述控制系统与第一开关系统、第二开关系统相连。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所述楼宇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楼宇用户用电系统以及公用设备用电系统,每一个楼宇用户用电系统与电表感应器相连。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所述公用设备用电系统包括电梯、供水系统。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所述第二开关系统为继电器。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开关系统包括与楼宇用户用电系统以及公用设备用电系统数量相同的继电器开关,并分别与电表感应器连接。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所述逆变器为并网逆变器。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所述电表感应器分别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光伏技术使楼宇自行发电,且当楼宇不用电时进行切断,多余的电能可转至国家电网中,使建筑物具有节能和现代化智能网络控制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节能型楼宇网络化控制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阵列板1、逆变器2、第一开关系统3、楼宇网络系统4、第二开关系统5、电网系统7以及控制系统8,所述太阳能光伏阵列板1位于楼宇外部,所述逆变器2与太阳能光伏阵列板1相连,所述逆变器2通过第一开关系统3、第二开关系统5分别于楼宇网络系统4以及电网系统7相连,所述控制系统8与第一开关系统3、第二开关系统5相连;所述楼宇网络系统4包括至少一个楼宇用户用电系统9以及公用设备用电系统10,每一个楼宇用户用电系统9与电表感应器6相连;所述公用设备用电系统9包括电梯、供水系统;所述第二开关系统5为继电器;所述第一开关系统3包括与楼宇用户用电系统9以及公用设备用电系统10数量相同的继电器开关,并分别与电表感应器6连接;所述的逆变器2为并网逆变器;所述电表感应器6分别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系统8相连。
具体为,太阳能光伏阵列板1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通过逆变器2转换为交流电,然后再给楼宇网络系统4的楼宇用户用电系统9以及公用设备用电系统10使用,多余的电能可转换至电网系统7中,而当楼宇用户用电系统9、公用设备用电系统10不使用电能时,即电表感应器6在一定时间内部不运转时,将此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送至控制系统8中,控制系统8断开第一开关系统3与之相的继电器开关,并将采集到的多余的电能直接转换至国家电网中,而当电能不够用时,可直接使用国家电网7的电能,这样做节约了楼宇电能的消耗,使得整个楼宇设计更加智能化。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新比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新比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3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