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3859.X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0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潘科;郑文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5000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形 红茶 发酵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的装置,尤其是一种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条形红茶的加工工艺是:茶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其中发酵的实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步工艺,从揉捻开始,即叶细胞开始破碎时,红茶加工的发酵工艺就开始了,发酵直接决定红茶的滋味、汤色、香气等品质;干燥对红茶后期香气的发展至关重要。红茶传统发酵必须要修建发酵室,发酵室要求通风好,通过在发酵室内烧开水、开浴霸等传统方式调节发酵温度;通过在发酵室周围洒水调节湿度;通过间歇性的翻拌茶堆,对茶堆进行通气和散热,发酵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控制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装置,它能大幅度缩短发酵时间,而且不需要修建发酵室,能自主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装置,包括发酵室,在发酵室的顶部设有顶盖,在发酵室的底部设有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在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中设有螺旋输气管及电热管,螺旋输气管通过氧气输气管与氧气罐连接;在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在氧气输气管上设有氧气阀及氧气流量计。
顶盖为圆台形,在顶盖的底部设有润湿毛巾。发酵时,润湿毛巾保持湿度;顶端中空的结构使整个顶盖形成了烟囱效益,给氧气以上升的动力。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可 自主通入氧气、保湿及保温的通氧发酵装置,将揉捻叶放入通氧发酵装置中进行通氧发酵,这样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加工时间,获得的产品外形紧细,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厚重,甜香浓郁;整个发酵过程不需要人工翻拌透气,通氧发酵装置能自主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氧,不仅节省劳动力,也保证产品品质统一,而且不需要修建发酵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发酵室9,在发酵室9的顶部设有顶盖10,顶盖10为顶部中空的圆台形结构,在顶盖10的底部设有润湿毛巾;在发酵室9的底部设有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在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中设有螺旋输气管5及电热管6,螺旋输气管5通过氧气输气管3与氧气罐1连接;在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的底部设有排水口7;在氧气输气管3上设有氧气阀2及氧气流量计4。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的方法,茶青选用黔湄601茶树品种,独芽占95%、一芽一叶初展占5%;将选好的茶青摊放于贮青槽上,摊叶厚度4cm,在辅助通风的条件下,萎凋18h,获得含水量为60%的萎凋叶;将萎凋叶满装于揉捻机的揉桶中,揉捻的转速为35r/min,揉捻时间为90min,中途轻压30min,揉捻获得细胞破碎率达90%以上的揉捻叶;再将解块后的揉捻叶均匀地铺撒在通氧发酵装置的发酵室9中,铺撒厚度为12cm,盖上湿润的顶盖10,使氧气罐1向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中通入氧气,氧气在螺旋输气管5中经过水浴环境被加热至26℃,由于氧气的比重比空气大,因此随着氧气的增加,氧气将进入发酵室9,并带入水蒸气,保持发酵叶湿度;向发酵室9中输入氧气的量远大于发酵叶发酵所需氧气,这样就能迅速促进发酵叶内茶多酚物质向茶黄素、茶红素转化,大幅度缩短发酵时间,揉捻叶在通氧环境中发酵120min后,即获得发酵 叶;将发酵叶在120℃下毛火干燥15min,使发酵叶的含水量降至15%,自然摊凉后再进行足火处理,足火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60min,获得含水量为6%的成品。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的另一种方法,茶青选用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一芽一叶初展占10%、一芽一叶占90%;将选好的茶青摊放于贮青槽上,摊叶厚度5cm,在辅助通风的条件下,萎凋24h,获得含水量为64%的萎凋叶;将萎凋叶满装于揉捻机的揉桶中,揉捻的转速为40r/min,揉捻时间为120min,中途轻压45min,揉捻获得细胞破碎率达90%以上的揉捻叶;再将解块后的揉捻叶均匀地铺撒在通氧发酵装置的发酵室9中,铺撒厚度为15cm,盖上湿润的顶盖10,使氧气罐1向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中通入氧气,氧气在螺旋输气管5中经过水浴环境被加热至23℃,由于氧气的比重比空气大,因此随着氧气的增加,氧气将进入发酵室9,并带入水蒸气,保持发酵叶湿度;向发酵室9中输入氧气的量远大于发酵叶发酵所需氧气,这样就能迅速促进发酵叶内茶多酚物质向茶黄素、茶红素转化,大幅度缩短发酵时间,揉捻叶在通氧环境中发酵150min后,即获得发酵叶;将发酵叶在150℃下毛火干燥10min,使发酵叶的含水量降至20%,自然摊凉后再进行足火处理,足火温度为80℃,干燥时间为45min,获得含水量为7%的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未经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3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零件下盖结构
- 下一篇:蓄能住宅自循环恒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