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3465.4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5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安江开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33235 | 代理人: | 张德宝 |
地址: | 3111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接触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弧装置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一般包括电磁操动机构和用于安装电磁操动机构的框架组件,框架组件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基座和安装支架。传统的安装底座和安装基座一体化成型,安装基座是由安装底座的钢板弯折而成,整体呈字母“U”形,在“U”形凹槽内安装电磁操动机构,安装支架采用横向固定安装后形成最终产品。但是,这种安装结构的组合并不是特别合理,由于“U”形两边的安装基座彼此之间距离较大,钢板需要达到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真空接触器在合闸和分闸过程中不变形,否则就会对真空接触器的性能造成影响。再次,“U”形的安装底座形状复杂度高,也增加了加工工序的复杂度,提高了加工成本,不适合模具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真空接触器底座的安装结构存在的结构不坚固、易变形、机械结构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可靠、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的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包括电磁操动机构和用于安装电磁操动机构的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基座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底座两侧弯折有支撑脚,安装基座垂直设置在安装底座上,所述安装底座和安装基座上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支架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底座呈字母“n”形。
优选地,所述安装底座和安装基座为Q235A钢板材质的安装底座和安装基座,安装底座的厚度为4-6mm,安装基座的厚度为9-11mm。
优选地,所述电磁操动机构包括上导电排、下导电排、真空灭弧室和合分闸组件,所述上导电排、下导电排和真空灭弧室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所述合分闸组件安装在安装底座和安装基座上。
优选地,所述合分闸组件包括合闸线圈、分闸弹簧、与合闸线圈磁配合的衔铁、转轴和用于驱动真空灭弧室动导电杆上下以接通电源或断开电源的联动板,衔铁复位用分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衔铁和安装基座连接;所述转轴枢接在安装支架上,衔铁和联动板分别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合闸线圈和分闸弹簧固定安装在安装基座上,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衔铁复位用限位件。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将“n”形安装底座和电磁操动机构相结合,使真空接触器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坚固耐用,安装底座加工方式简单,采用Q235A钢板材质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并且在相同承载力下减少了钢板的使用,节约了成本;得益于设计简单的安装底座,真空接触器在安装时更为方便,并且在提高真空接触器使用性能的同时,减少了维护、调整方便的工作,延长了真空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接触器的安装结构包括电磁操动机构和用于安装电磁操动机构的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安装底座13、安装基座10和安装支架2,所述安装底座13的规格为450×231×5mm的Q235A型钢板,经钢板相对两侧的弯折形成两支撑脚20,安装底座13的整体呈字母“n”形。安装基座10垂直焊接在安装底座13上,安装基座10的规格为180×85×10mm的Q235A型钢板。所述安装底座13和安装基座10上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支架2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13上。
所述电磁操动机构包括上导电排1、下导电排5、真空灭弧室3和合分闸组件。所述上导电排1、下导电排5和真空灭弧室3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2上,合分闸组件安装在安装底座13和安装基座10上。所述安装支架2上的三相主导电回路呈横向排列,上导电排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2上,上导电排1的另一端与真空灭弧室3的静端一同固定在安装支架2上。下导电排5与软连接4一起紧固在安装支架2上,软连接4的另一端固定在真空灭弧室3的动导电杆2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安江开关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安江开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34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钠灯用H型铌管
- 下一篇:一种智能识别电容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