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13370.2 | 申请日: | 2012-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4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圣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圣玉 | 
| 主分类号: | H01T19/00 | 分类号: | H01T1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李文荣 | 
| 地址: | 610017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放电 直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直击雷装置,适用于电力、通讯、电视、铁路、化工、石油、军工等需要严格防雷的各种设备及民用建筑的防雷,具体是一种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
背景技术
自1749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沿用至今。它由接闪器(针尖)、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其作用用由接闪器吸引雷云电荷并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入大地,200多年来经理论和实践证明,这种避雷针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问题,但仍然存在许多技术缺陷,有待后人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降低雷害、且防雷效果佳的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感应帽、感应环、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感应开关、屏蔽板及接地支柱组成,感应帽、感应环通过感应帽支柱、感应环支撑杆连为一体,并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上端,屏蔽板和接地支柱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感应帽位于感应环的中央,其底部与感应环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屏蔽板的直径应不小于感应帽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保护范围大,保护角度为65°—74°,而传统避雷针的保护角远小于此值;2、放电流量小,在7千安以内,而传统避雷针接闪时的雷电流幅值为几十千安至数百千安,因此本实用新型无反击问题,大大降低甚至消除了“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3、放电时不会(或很小)在其周围的金属管和导线上感应过电压,由此确保电力、邮电、通讯等系统的安全运行。从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避雷针缺陷,大大降低雷害几率造福人类,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静电感应电荷、装载电荷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脉冲放电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感应帽,2-感应环,3-感应帽支柱,4-感应环支撑杆,5-感应环开关,6-屏蔽板,7-接地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可控放电防直击雷装置,由感应帽1、感应环2、感应帽支柱3、感应环支撑杆4、感应开关5、屏蔽板6及接地支柱7组成,感应帽1、感应环2通过感应帽支柱3、感应环支撑杆4连为一体,并设置于感应开关5的上端,屏蔽板6和接地支柱7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下方。感应帽1位于感应环2的中央,其底部与感应环2在同一水平面上。屏蔽板6的直径应不小于感应帽1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高点,做到被保护物全部覆盖在保护的安全范围内。装置的接地引线可用钢或扁钢,接地电阻值按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设置。在工作过程中,静电感应积累—感应开关动作而装载电荷—脉冲放电—脉冲结束。等待下一个循环,经过不断的反复脉冲后抑制和消弱了雷电向激化方向的发展,避免了强烈的下行雷闪的发生对保护物造成的危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圣玉,未经黄圣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3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电器设备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良结构的激光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