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2351.8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4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H04N7/18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郑晓荃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频 感知 城市 智能 交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尤其与一种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交通流数据是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重要信息来源,交通流的采集可以为指挥调度、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在重要干道设置智能交通感知探测器,获取道路交通流数据,并对采集到的交通流信息进行整合和统计分析,使得采集到的交通流数据能够准确、有效地体现路网的交通流脉动。
现有的检测技术是通过在重要干道设置环形线圈检测器、视频检测器、微波检测器等多种采集方式,获取道路交通流数据,并对采集到的交通流信息进行整合和统计分析,使得采集到的交通流数据能够准确、有效地体现路网的交通流脉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视频感知的城市智能交通感知装置,包括前端抓拍摄像机输入端1,连接视频分析采集服务器2,进而连接嵌入式工作站3,再连接中心处理服务器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智能交通感知系统前端可分布在城市的各交通干道,通过前端抓拍摄像机采集现场画面,再通过连接分析服务器来判别交通的各种数据,再把数据发到嵌入式工作站,嵌入式工作站通过算法来计算交通的拥挤程度,进而发送到中心处理服务器,通过指挥中心的集成管理服务器,综合显示各感知工作站的工作数据,并可以实现浏览视频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端抓拍摄像机输入端1,连接视频分析采集服务器2,进而连接嵌入式工作站3,再连接中心处理服务器4。智能交通感知前端通过对监控区域内的视频进行综合判别,给出道路的综合情况,通过网络发送到中心,并在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道路的综合信息,同时该电子地图可联动前端的视频图像。
工作时,系统的实施主要采用以下技术:
1、视频分析技术;
车辆密度检测统计是车辆行为分析的应用之一,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道路路面上的车辆进行实时统计,并根据不同车道、不同车辆行进方向,自动判断车辆的密度状态,为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行政部门提供道路拥堵状况。
检测方式:
车流量检测是智能交通的基础部分,在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有多种方法检测车流量,例如:电磁感应装置法和车流信息的超声波检测法。而实际上,前进中的车辆速度、种类始终变化,所以普遍存在反射信号不稳定,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本系统现提供基于智能视频分析车辆行为分析的方法检测交通流量,在道路或公共场所,设置车辆流量检测区域。通过实时的车辆检测、方向判别和轨迹分析进行区域内的车辆流量统计,借此判断车辆拥塞程度。
2、感知判别技术;
通过对前端智能分析综合评定的情况,建立交通信息数学模型,综合判断各路段的交通情况,并将各感知前端的节点信息发送至交警指挥平台,给出整个城市的综合路况。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智能分析系统的车流量检测、车速检测、车辆排队情况检测、车辆拥挤程度检测,路况综合信息电子信息显示等技术。系统应用交通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对交通管理数据整合和数据挖掘,以文字、语音、短信、图片、视频、地图等形式,为交通管理者、出行者提供静态、动态的交通信息服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2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