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控单元与车身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2214.4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8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李瑛;杨玉馥;蒋伯富;陈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单元 车身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安装,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控单元与车身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电控单元(即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简称ECU,用于控制发动机电喷系统(即控制燃油喷射时间、喷射量以及点火时刻)。现有的汽车电控单元与车身的安装结构通常有三种,即将电控单元本体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驾驶室、前壁板和发动机舱左侧。
电控单元安装在驾驶室,虽然工作环境较好,工作寿命较长、可靠性较高,但是电控单元距离发动机较远,控制反应时间较长,同时驾驶室内空间有限,电控单元安装维护不方便。
电控单元安装在前壁板上,虽然电控单元反应时间短,安装结构容易实现,但是前壁板接近性不好,电控单元在该处安装维护不方便。
电控单元安装在发动机舱左侧是目前大多数汽车的选择,电控单元控制反应时间短,发动机舱结构紧凑,同时也便于安装维护,但是由于蓄电池、空气滤清器、保险盒、真空助力器等附件也安装在该处,发动机舱左侧空间拥挤,工作环境不好,热量不易排出,电控单元布置在该区域,其工作寿命和可靠性会受到影响,同时发动机舱左侧附件较多,不利于整车前轴左右轮荷平衡分配,左侧前轮载荷通常比右侧前轮载荷重二十千克左右,从而造成左右车轮磨损不均,整车操纵稳定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电控单元与车身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能使电控单元控制反应迅速,安装维护方便,能改善电控单元的工作环境,平衡整车前轴左右轮载荷分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电控单元与车身的安装结构,包括电控单元本体、安装支架和右前轮鼓包(即位于发动机舱右侧右前轮上方的结构,是车身重要的承重受力点之一),电控单元本体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固定在右前轮鼓包上。
进一步,所述电控单元本体倾斜安装,其接插口与水平方向呈至少5°夹角,该角度可以有效防止接插口积水。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翻边,该翻边上部开设有搭铁安装孔,该搭铁安装孔用于可靠安装发动机主线束搭铁线。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中部开设有减重孔,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定位孔,减重孔在不影响安装支架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了其重量,定位孔用于安装支架与右前轮鼓包固定时定位,保证安装支架的位置精度。
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边缘设置有凸焊螺母,电控单元本体通过螺栓与安装孔和凸焊螺母的配合安装,安装支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这种焊接固定方式有效的保证了发动机主线束搭铁线可靠接地。
本实用新型中将电控单元本体通过结构简单的安装支架安装在发动机舱右侧的右前轮鼓包上,使电控单元控制反应距离较短,反应迅速;右前轮鼓包处附件较少,电控单元接近性较好,安装空间大,维护保养方便;电控单元距离发动机排气歧管较远,右前轮鼓包处气流顺畅,环境温度较低,电控单元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该安装结构也平衡了整车前轴左右轮载荷分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汽车电控单元与车身的安装结构,包括电控单元本体1、安装支架2和右前轮鼓包4,安装支架2上端和下端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孔21,安装孔21边缘设置有凸焊螺母,安装支架2的一侧设置有翻边,该翻边上部开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发动机主线束搭铁线3的搭铁安装孔22,安装支架2中部开设有一个减重孔23,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定位孔24;电控单元本体1通过螺栓与安装孔21和凸焊螺母的配合倾斜安装在安装支架2上,电控单元本体1的接插口11与水平方向呈5°夹角(该夹角既能有效防止接插口11积水,又不影响插件的安装拆卸方便性),安装支架2焊接在右前轮鼓包4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22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转运舱的推拉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组合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