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把骨折复位固定钳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11574.2 | 申请日: | 2012-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4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琪 | 
| 主分类号: | A61B17/58 | 分类号: | A61B17/58;A61B17/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解文霞 |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复位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把骨折复位固定钳。
背景技术
在创伤骨科长干骨骨折切开复位时常常应用到点状复位钳,由环形手柄、卡扣、钳杆、钳嘴弯钩组成单件,两单件经铰接轴连接组成点状复位钳,主要应用在骨折的复位上,但因为点状复位钳仅是单维的复位状态,而不能进行三维的固定,复位后多需要用人工把持将下一步的工作继续进行。
中国专利CN201727570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钳,包括两个持骨钳,两个持骨钳的铰接轴固定在一个横杆的两端,持骨钳的钳口上设有钢板槽,持骨钳的钳柄上设有紧固杆。但因两个持骨钳是固定在横杆两端的,因此两持骨钳的相对位置固定,使用时所需空间较大,手术可操作空间大大缩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把骨折复位固定钳,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把骨折复位固定钳,包括第一复位固定钳、锁定式万向节、连接杆和第二复位固定钳,所述第一复位固定钳的铰接处与连接杆的一端相连,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复位固定钳的铰接处相连,所述万向节设置在连接杆上,连接杆被断为多节,从而可以实现两个复位固定钳的相对位置的随意调整连接,在骨折复位后通过两个复位固定钳进行三维立体式的临时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复位固定钳和/或第二复位固定钳包括钳嘴弯钩、钳杆和锁定装置,两钳杆通过铰接轴相连,钳杆上端设有钳嘴弯钩,所述锁定装置设在两钳杆之间,所述锁定装置用于锁住钳杆,无需用手握住钳杆来维持固位的稳定,避免手的疲劳,保证固位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钳嘴弯钩的顶端包括双齿;
进一步,所述万向节的个数为1、2或3个,设置在连接杆上,连接杆被分割为2~4节;
进一步,还包括夹头,所述夹头固定在连接杆上,与创伤骨科的导航参考架相连接,从而使手术中,内固定物的植入更加确切,也避免了导航参考架必须固定在同一块骨骼上,由此造成对此块骨骼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把骨折复位固定钳,特别适用于长干骨骨折复位的手术,减少了骨科手术过程中的人力,降低了因复位固定不牢固而进行的重复劳动,操作比较简便,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复位精确保证了术后的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把骨折复位固定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把骨折复位固定钳,其包括第一复位固定钳1、锁定式万向节2、连接杆3和第二复位固定钳4,所述第一复位固定钳1的铰接处与连接杆3的一端相连,连接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复位固定钳4的铰接处相连,所述3个万向节2设置在连接杆3上,连接杆3被分割为4节;
进一步,所述第一复位固定钳1和第二复位固定钳4分别包括钳嘴弯钩11、钳杆12和锁定装置13,任一复位固定钳的两钳杆12通过铰接轴相连,每个钳杆12上端均设有弧形钳嘴弯钩11,所述锁定装置13设在所述两钳杆12之间;
进一步,钳嘴弯钩11的顶端包括双齿14;
进一步,所述锁定装置13包括螺杆131和螺母132,螺杆131一端固定在一个钳杆1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穿过另一个钳杆12,螺母132设在螺杆131自由端,随着螺杆131上的螺母132的调节,来锁定复位固定钳的张开尺度,固定在不同尺寸的对象上。
进一步,双把骨折复位固定钳还包括夹头5,所述夹头5固定在连接杆3上。
另外,其中锁定装置13还可以是卡扣结构,用于复位钳口地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1.经皮或切开找到骨折端,分别用两把复位钳钳合住骨折的两端,在电视透视下或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直至复位满意。
2.将此钳使用前打开的连接杆中的万向关节全部锁紧,从而使骨折端达到一临时固定效果。
3.在连接杆上安装创伤骨科的导航参考架。此时即可开始髓内钉等的导航下内固定植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琪,未经张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1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习机电路中的耳机模块
 - 下一篇:一种学习机电路中的充电电路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