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余辉发光陶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0927.7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5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孔哲;陈琦;谢佩希;倪玉兰;王婷婷;赵芬;林静;吴丹;曹晖;季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89 | 分类号: | C04B41/89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辉 发光 陶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光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余辉发光陶瓷。
背景技术
发光陶瓷是将发光材料与传统陶瓷经过烧结复合在一起的一种高科技材料。它除了具有传统陶瓷原有的共性外,还可以在有光时吸收其它光源的能量,在暗处或夜晚再持续释放出光,并可以无限次蓄光、释光,这一特点使陶瓷制品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
发光陶瓷可被用于制作应急照明产品,采用长余辉发光陶瓷制品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起到很好的照明作用,引导人们疏散、撤离。发光陶瓷制品还可以用于居民住宅或公共建筑中,它们不仅可以美化居室和工作环境,在夜间或暗处还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此外,发光陶瓷中掺入抑菌成分,如果用于厨房或卫生间可以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非常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鉴于以上优点,再加上陶瓷耐磨、阻燃、耐腐蚀等特点,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住宅、公共建筑等场合。
目前使用的ZnS类发光材料发光陶瓷虽然性能比较稳定,但是发光亮度较低,余辉时间也不长,而且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分解放出H2S有害气体,在长期紫外光照射下此类发光陶瓷容易分解而变黑,甚至丧失发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材料存在的缺陷,提出用稀土掺杂的铝酸锶发光材料制作发光陶瓷,并利用电子束烧结方法将素坯与发光层烧结在一起,制备余辉时间长、亮度高的发光陶瓷制品。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长余辉发光陶瓷,包括陶瓷素坯层,在所述陶瓷素坯层表面开有沟槽,沟槽中设有长余辉发光层,在陶瓷素坯层对应沟槽处的表面覆盖有一层透明陶瓷釉层。
所述的沟槽的形状呈待显示的图案或标识性文字,沟槽的深度为0.5-1毫米。所述的陶瓷釉层的厚度为2-3毫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稀土离子掺杂的铝酸锶发光材料应用于发光陶瓷,填充在陶瓷素坯层开设的沟槽中经电子束烧结工艺制备发光层,并在外面覆盖一层高透明陶瓷釉层。这样可以避免将发光材料直接掺入釉料烧结导致的釉裂缺陷,保持良好的耐水性、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此发光陶瓷制品不含任何放射性物质,无毒无害,将发光层制作成图案或标识性文字的形式,在白天吸收太阳光后,在暗处或夜晚可以缓慢发光,使居室更美观,人们生活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显。
长余辉发光陶瓷,包括陶瓷素坯层2,在陶瓷素坯层2表面开有沟槽1,沟槽中设有长余辉发光层,即发光层填充在沟槽内。在陶瓷素坯层对应沟槽处的表面覆盖有一层透明陶瓷釉层3。吸收光能后,发光层可以在光线暗处或夜晚缓慢发光。
所开沟槽的形状呈待显示的图案或标识性文字,沟槽的深度为1毫米,沟槽中填充稀土离子Eu,Dy共掺杂的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原料,长余辉发光层通过电子束烧结工艺制备,同时与陶瓷素坯层经烧结复合成一体。
为使该长余辉发光陶瓷表面更加耐磨,更加光亮,在发光图案层和陶瓷素坯层表面覆盖一层2毫米透明陶瓷釉层,陶瓷釉层是通过将透明釉料涂在发光图案层和素坯层表面后烧结而形成的并与发光图案层和陶瓷素坯层复合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并非仅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前提下做出的修改或等同替换,且应用领域相同,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0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热缩缠绕带
- 下一篇:顶插电极电熔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