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保健鞋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0407.6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6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宋春叶;高爱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春叶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B32B3/30;B32B29/00;B32B33/00;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保健 鞋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药保健鞋垫。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保健鞋垫通常采用上、中、下层的结构,上层和下层分别为布料层,中间层为药物层,药物分散在鞋垫的各个部分,上层布料层和下层布料层的表面药粉也是显露的,穿时容易掉色,污染袜子;另外,上层布料层设有遍布整个鞋垫的凸珠,凸珠对整个脚底接触部位不断按摩,由于按摩点处于平面上,而脚底非平板一块,脚底的很多重要穴位完全得不到按摩,虽然按摩面积大,但没有遵照中医的穴位理论有的放矢、重点按摩,无法预防和治疗脚疾和人体其它器官的疾病,其效果是极不理想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按摩效果好、不会污染袜子的中药保健鞋垫。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药保健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本体纵向为多层结构,包括表层、膨化纸层、中药层和底层,膨化纸层设置在中药层和表层之间,鞋垫本体上设有储药囊和药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储药囊和药凸内设有中药散剂。
所述储药囊可与足弓处穴位接触,药凸可与涌泉穴接触。
所述储药囊和药凸由制孔皮革或塑料泡沫制成袋形,与鞋垫本体粘合或缝合。
所述表层和底层采用无纺布或打孔膜。
所述表层上压制有凸凹花形。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中药保健鞋垫包括鞋垫本体,鞋垫本体纵向为多层结构,包括表层、膨化纸层、中药层和底层,膨化纸层设置在中药层和表层之间,防止了中药向表层渗透;鞋垫本体上设有储药囊和药凸,储药囊和药凸内设有中药散剂,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体经络腧穴的原理,对脚部穴位不断按摩而起到活血、健身、治病的作用,鞋垫上的储药囊和药凸既使药物缓缓散发供经络腧穴毛窍吸收,送达病所,又与足部相应穴位接触,行走时产生适当的按摩效应,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对足跟痛,腰腿痛,高血压,性功能障碍、头昏头晕、失眠健忘均有疗效,长期穿用,有防治外感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药保健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中药保健鞋垫的俯视图。
图中,
1-鞋垫本体,2-储药囊,3-药凸,4-表层,5-膨化纸层,6-中药层,7-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中药保健鞋垫,包括鞋垫本体1,鞋垫本体1纵向为多层结构,包括表层4、膨化纸层5、中药层6和底层7,表层4和底层7采用无纺布或打孔膜,透气性良好,表层4上压制有凸凹花形,具有按摩足底穴位的作用,中药层6为二十多味中药经提炼后,涂在底层7上,膨化纸层5设置在中药层6和表层4之间,防止了中药向表层渗透。
鞋垫本体1上设有储药囊2和药凸3,储药囊2设置在内侧弓形处,可与足弓处穴位接触,药凸3可与涌泉穴接触,储药囊2和药凸3由制孔皮革或塑料泡沫制成袋形,与鞋垫本体1粘合或缝合,储药囊2和药凸3内设有中药散剂。
储药囊2的中药散剂的组分和用量为:苦参20-30份,红花l0-15份,白芷5-15份,当归5-10份,细辛5-l0份,艾叶5-10份,冰片2-3份,黄柏10-20份,艾叶8-12份。 药凸3内的中药散剂的组分和用量为:细辛30-60份,麝香1-5份, 菖蒲30-60份,薄荷脑2-8份。 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体经络腧穴的原理,对脚部穴位不断按摩而起到活血、健身、治病的作用,鞋垫上的储药囊2和药凸3既使药物缓缓散发供经络腧穴毛窍吸收,送达病所,又与足部相应穴位接触,行走时产生适当的按摩效应,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对足跟痛,腰腿痛,高血压,性功能障碍、头昏头晕、失眠健忘均有疗效,长期穿用,有防治外感的效果,可广泛用于皮鞋、旅游鞋、布鞋等鞋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春叶,未经宋春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04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