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便器用干湿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9712.3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6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汪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莫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88;A47K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07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用 干湿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粪便的收集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废弃物资源化功能的粪便或尿液污染物处理和收集装置,特别适用于粪便生态化处理及列车、长途汽车等卫生专用设备要求。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集便器对粪便及尿液污染物处理过程中,不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增加了装置的收集容量,使储运和资源化后续处理持续增加了难度,不利于集便器的推广应用。现有的粪便收集装置结构设计不够理想,处理粪便的效果不佳,装置体积较大,储运不便,粪便收集的成本较高,资源化利用成效不高,安装使用也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集便器用干湿分离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分离粪便和尿液污染物的液体部分和固体部分,便于固体污物处理器和液体污染物处理器分别处理。可实现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中水回用设备回用冲洗厕所,实现部分无污染排放;分离的固体污染物经过处理后,更加便于收集和储运,实现回收的固体进入肥料产销系统,提高集便器排放和收集利用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发明创造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集便器用干湿分离装置,包括粪便或尿液的暂存收集装置、与暂存收集装置底端连通的下行输送通道、固液分离板、污水引导舱、污水处理器和固体污物处理舱,暂存收集装置为敞口腔体结构,暂存收集装置的敞口腔体结构的上缘为引导圈,引导圈直接将从便器或蹲便器的排污纳管末端排出的粪便或尿液收纳于暂存收集装置的腔体中,固液分离板位于下行输送通道的底部,污水引导舱和固体污物处理舱的上部入口分别直接承接于固液分离板的底部,固液分离板由滤网板和不透水翻板组成,滤网板覆盖污水引导舱上部入口,通过滤网板过滤获得的废液沿污水引导舱进入污水处理器的舱室中,不透水翻板形成固体污物处理舱的上部入口的开关阀,控制系统控制通过光感开关实时监视进入引导圈的粪尿污物,并通过指令控制不透水翻板进行翻转,当固液分离板上方的液体部分通过滤网板流尽时,通过不透水翻板延时翻转使半干废物落入固体污物处理舱的舱室中。
上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和限位元件控制不透水翻板翻转,不透水翻板与转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转轴使不透水翻板翻转,限位元件通过限制转轴的旋转角度来控制不透水翻板的翻转倾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限位元件为霍尔限位元件,转轴上固定安装一块永磁体,霍尔限位元件靠近转轴设置,霍尔限位元件位于永磁体旋转的扫掠面附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滤网板的下表面边缘和污水引导舱内壁相接处设有静密封条,不透水翻板的下表面边缘和污物处理舱的舱室内壁相接处也设有动密封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改进,静密封条固定安装于污水引导舱内壁上,动密封条固定安装于不透水翻板下表面边缘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集便器用干湿分离装置针对集便器使用的特点,通过翻板结构达到将固体污物和液体污物分离的目的,减少了装置体积,便于分别回收和利用,使收集系统更加完善。
2.本实用新型集便器用干湿分离装置使液体废物处理后易于获得中水,使中水回用方便,实现达标排放,提高了环保和资源利用效果。
3.本实用新型集便器用干湿分离装置可以实现对粪便和尿液的在线实时处理,实现垃圾废弃物不落地,具有更加完善的废弃物资源再生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集便器用干湿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控制和维护方便,适用于多种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干湿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干湿分离装置的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干湿分离装置的限位元件设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干湿分离装置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莫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莫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97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式金属膜微过滤装置
- 下一篇:储罐区排放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