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电容器的补注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982.2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3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毛玲香;常宇;刘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豫电中原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8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电容器 注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容器补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当电力电容器出现油未注满或油渗漏问题时,常规生产工艺没有补油措施,只能将电力电容器内的绝缘油放出,再放入真空罐内重新进行注油阶段处理,直至电容器箱体内充满绝缘油。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专利号为200920024291.2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电力电容器人工补油装置,包括金属帽II以及设于金属帽II内的金属帽I、封闭垫和弹簧,金属帽II固定在开有注油孔部分的电力电容器箱盖内壁上,金属帽II的侧壁开有孔洞,封闭垫的下部分嵌压在金属帽I内,其顶面紧贴电力电容器箱盖的内壁并封闭注油孔,弹簧的下部分嵌压在金属帽II的底部内壁,其上部分固定在金属帽I的底部外壁并顶住金属帽I。该装置具有节省时间、保证电力电容器质量的特点。但该装置在首次补油完成后,需要用锡焊将金属帽II侧壁的孔洞密封,以防止在封闭垫损坏时绝缘油外渗的情况发生,但当电力电容器需要二次补油时,必须将锡焊熔化后才能重新加油,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电容器补注油装置,可完成多次补油工作,其适用于在未注满油的电容器需要补油的返修工序和在高原运行的电容器外壳表面不平度符合标准要求但有略微变形的电力电容器的外壳校正及补油的返修工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电容器补油装置,包括螺柱,所述的螺柱为中空螺柱,两端开设螺孔,中有光孔连通,下端螺孔内设置钢球,螺孔口处设置压盖,压盖内开设孔洞,压盖与钢球之间设置弹簧,使钢球上抵光孔的下端口;上端螺孔内设密封垫,螺孔口处设置螺帽。
进一步,所述的密封垫为硅橡胶密封垫。
使用时,在电力电容器箱盖处开孔,箱盖开孔处焊接上本补油装置,通过该装置中弹簧的弹性形变改变钢球的位置来实现电容器内部与外部的联通与断开,慢慢放出外壳内气体,然后用补油器具顶开钢球,绝缘油在一定压力下即可注入电力电容器箱壳内。补油完毕后,上端螺孔放置密封垫,螺孔口用螺帽封住,并涂上耐油密封胶,保证期密封性能,使油不会外流。本补油装置可实现电力电容器的多次人工补油补油,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在电力电容器箱盖1处开孔,箱盖1开孔处焊接上本补油装置。该补油装置包括螺柱2,所述的螺柱2为中空螺柱,两端内设螺孔,中有光孔连通,下端螺孔内设置钢球5,螺孔口处设置压盖7,压盖7内开设孔洞,与电力电容器箱壳的内部连通,压盖7与钢球5之间设置弹簧6,拧紧压盖7将弹簧6和钢球5压紧,使钢球5上抵光孔的下端口;通过弹簧6的弹性形变改变钢球5的位置来实现电容器箱壳内部与外部的联通与断开,慢慢放出电力电容器箱壳内的气体,然后用补油器具顶开钢球5,绝缘油在一定压力下即可注入电力电容器箱壳内,当注满绝缘油后,拔出补油器具,弹簧6弹起顶住钢球5,然后在螺柱2上端螺孔内放置密封垫4,该密封垫4为硅橡胶密封垫,螺孔口处设置螺帽3。用螺帽3封住螺柱上端的螺口,并涂上耐油密封胶,可保证期密封性能,使油不会外流,实现电力电容器的人工补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豫电中原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豫电中原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肺炎的止咳口服液
- 下一篇:脉诊信号传感器探头及光纤脉诊信息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