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态好氧发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476.3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9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文;府灵敏;卜现亭;俞欣;管蓓;陈森;陈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立;姚姣阳 |
地址: | 210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发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态好氧发酵设备,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污泥都是堆放在用汽车送来贮槽中,而且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以避免时间过长自生菌发酵产生异味。在发酵前加入菌种及添加剂,保持快速发酵营养条件,使有机物快速降解,可有效避免后面加工步骤产生三废问题,此步骤需要混合设备,混合设备要求较高,须短时间内将污泥和菌种及添加剂混合均匀,因此设备投资量较大。
此外还有的采用塑料棚全封闭式进行污泥堆放,在棚内设置污泥铺料翻动设备,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此设备须定时开动,保证污泥各部分物料均与空气均匀接触,由于污泥腐蚀性极强,设备制作及安装要求较高,须采用较好的防腐措施以保证设备使用寿命;且每天开门通风一次,利用太阳能的热量将污泥干化脱水,并开启通风设备将污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体排出集中处理。
综上所述,此类技术的主要缺点是:污泥存储时间要求严格,用户须建设较大污泥储存仓预防突发情况;混合设备投资是用户较容易忽略的隐性大额投资,且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较高;因须保证发酵效果而将铺料的厚度减薄须增加铺料面积,现在多数污泥发酵堆放场所所处的地理位置制约了此种方法的实施;大面积铺料堆放,污泥发酵过程各参数监测难以做到准确,且须按照相应面积增加监测点数量,进而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难度和投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低,铺料堆放方便的动态好氧发酵设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态好氧发酵设备,包括主轴、筒体、端盖、底座和驱动装置,在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和通风出口,所述主轴主要由轴管和曝气芯管组成,所述曝气芯管套于轴管外侧,所述轴管均匀布有通孔,在所述曝气芯管与轴管之间填充骨架填料;所述主轴穿与所述筒体内,并安装于所述筒体两端端盖的轴承座上,所述筒体外圈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齿圈和滚圈,所述滚圈与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轴承滚轮相接,所述齿圈与安装在底座上端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筒体一端设有渗滤液出口外罩并固定于底座上,主要起到收集渗滤液,使渗滤液集中到外罩下侧流出,并在出料式集中物料值外罩下侧集中出料的作用,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污泥刮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动态好氧发酵设备,在所述筒体端盖上设有紧急出料口,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从此口将物料放出。
前述的动态好氧发酵设备,所述筒体上设有物料取样口,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从取样口取出物料观察并检测内部物料反应情况。
进一步的,前述的动态好氧发酵设备,在所述筒体的通风出口处设有硫化氢和氨气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污泥发酵臭气外泄难以治理的问题,使发酵过程可以做到在线监控,及时调整参数,发酵过程可控性强,曝气均匀,物料发酵完全;设备占地面积小,可利用较小的场地即可解决污泥发酵问题,可解决小型污水厂的污泥处置问题,操作方便,车间工作环境良好,二次污染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是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好氧发酵设备,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轴1、筒体4、端盖3、底座11和驱动装置10,在筒体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和通风出口,主轴主要由轴管和曝气芯管组成,曝气芯管套于轴管外侧,轴管均匀布有通孔,在曝气芯管与轴管之间填充骨架填料;主轴穿与筒体内,并安装于筒体两端端盖3的轴承座2上,筒体外圈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齿圈5和滚圈6,滚圈6与安装于底座11上的轴承滚轮9相接,齿圈5与安装在底座上端驱动装置10相连;筒体一端设有渗滤液出口外罩7并固定于底座11上,主要起到收集渗滤液,使渗滤液集中到外罩下侧流出,并在出料式集中物料值外罩下侧集中出料的作用,筒体内部设置污泥刮板。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端盖上设有紧急出料口12,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从此口将物料放出;筒体上设有物料取样口8,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从取样口取出物料观察并检测内部物料反应情况;在筒体的通风出口处设有硫化氢和氨气检测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4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清理喷丝板表面的纺丝刮刀
- 下一篇:容器密封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