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08471.0 | 申请日: | 2012-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6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波;陈伟兴;管雪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黏性 鱼类 产孵用鱼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的产孵用鱼巢。
背景技术
产黏性卵的鱼类在产孵鱼苗时,需要设置鱼巢来收集鱼卵,以提高孵化率。以往人们常用的鲤鱼巢有棕片、树根、水草、网片等,用这些东西作鱼巢,池内常掉落这些鱼巢的残物,在收集鱼巢和鱼苗时,非常麻烦,并且易损伤鱼苗。而采用网片的鱼巢,由于鱼卵层叠严重,容易造成受精卵局部缺氧,并继发水霉等疾病,严重影响孵化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产孵用鱼巢易损伤鱼苗、孵化率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
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它包括塑料底板和塑料叶片层;塑料叶片层由多片塑料叶片紧密排列形成;塑料叶片层覆盖并固定在塑料底板的上表面。
它还包括矩形边框,塑料底板的边缘与矩形边框的框架紧密固定连接。
塑料底板上均匀开有N个孔径为2.0mm的通孔,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为5.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叶片层作为黏性卵的载体,鱼卵的孵化率和培育率较高,且不易造成鱼苗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它包括塑料底板2和塑料叶片层3;塑料叶片层3由多片塑料叶片紧密排列形成;塑料叶片层3覆盖并固定在塑料底板2的上表面。
本实施方式中的塑料底板2和塑料叶片均采用乙烯醇—醋酸乙烯制成,原料乙烯醇含量为15%,保证塑料底板2和塑料叶片具有一定的硬度。本实施方式的鱼巢整体采用深绿色塑料材料,用于真实模拟水草叶片颜色。
本实施方式中的鱼巢的制作方法:塑料底板2采用2.0mm的塑料板,然后采用注塑的方法,垂直塑料底板2平面注塑出一簇簇叶片,形成塑料叶片层3。塑料叶片为扁平长条形,顶端为小圆弧形,并向不同方向弯曲,塑料叶片长度为20.0 mm,宽度为2.0 mm,塑料叶片和塑料底板2一起用特制磨具一次注塑成型。
在孵化前,将洗净并消过毒的多个本实施方式固定于孵化水体中,其数量和宽度与亲鱼数量和怀卵量成正比,一般雌鱼设置网片5~10m2/kg。
通过多次的孵化和培育观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鱼巢相比于其他鱼巢存在以下优势:1、诱产力强:通过观察,亲鱼从即将产卵时起,到产卵结束止,都频频绕游于本实用新型的鱼巢周围;2、产于塑料叶片层3上的鱼卵附着力强,分布均匀,鱼卵不会出现大面积堆积,鱼巢利用率高。3、收集和移鱼方便,省力、省时间。4、用塑料叶片层3载卵,计算卵量较准确,便于计划鱼苗生产。5、用塑料叶片层3粘附鱼卵,池中无鱼巢掉落的残物,可保持孵化水体清洁,能提高孵化率和培育率,捕苗容易,损伤少,能提高鱼苗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矩形边框1,塑料底板2的边缘与矩形边框1的框架紧密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矩形边框1增加鱼巢的稳定性,同时,使鱼巢铺设和拿取方便;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在矩形边框1底沿矩形边框1的对角线增加两个支撑架,进一步增加鱼巢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所述的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的区别在于,塑料底板2上均匀开有N个孔径为2.0mm的通孔,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本实施方式中,鱼巢的透气好,鱼卵分布合理,孵化率和鱼苗培育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的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的区别在于,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为5.0mm。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所述的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的区别在于,塑料底板2是栅格结构的平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